石剛 崔洪源 辛袁 鄧蘇芳 張世平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本文主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接受依達拉奉與丁苯酞聯合治療對其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作分析,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急性腦梗死患者100為研究對象,時間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以分段隨機化法分組,每組均為50例。實驗組中,男女之比為32/18,年齡范圍為35歲-72歲,年齡均值為(52.30±3.26)歲。對照組中,男女之比為31/19,年齡范圍為34歲-71歲,年齡均值為(52.30±2.41)歲。本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急性腦梗死患者或其家屬均對知情同意書簽署,將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以及發病時間在72h以上者排除。2組基本資料之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急性腦梗死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治療,若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情況,則同時為患者實施降壓治療干預和降糖治療干預。對照組實施丁苯酞治療,丁苯酞膠囊口服,每天用藥3次,每次用藥劑量為0.2g。實驗組則實施丁苯酞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其丁苯酞用藥方式與對照組一致。將依拉達奉注射液(30mg)與生理鹽水(100ml)進行配置,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天實施靜脈滴注治療2次。2組急性腦梗死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療時間為2周。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療效(顯效: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在91%及以上,其臨床癥狀消失,不存在殘疾;顯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在46%及以上,其臨床癥狀消失,存在殘疾,但未影響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在18%及以上,其臨床癥狀改善,存在殘疾;無效:患者的疾病癥狀、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等均未改善,患者嚴重殘疾或死亡;以基本治愈率+顯效率作為總有效率)進行觀察分析,同時對比2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的差異性。
1.4 數據處理 數據通過SPSS21.0軟件,作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以t檢驗。若P<0.05,則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2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2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對比 實驗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具有致殘率高、發生率高的特點,若患者不能得以及時的治療,則會導致其發生腦損傷,對其認知功能造成影響,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1]。導致患者出現腦梗死的原因較為復雜,臨床并不存在特效治療藥物,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實施相應的措施干預[2]。丁苯酞是一種三萜皂苷鈉鹽類藥物,其可對抗炎的作用發揮,對心血管生長進行促進,改善患者的靜脈微血管以及血管通透性,使得血液更好的吸收,將自由基清除,以此保護神經[3]。但是經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其單獨使用的療效并不理想。依拉達奉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應用,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經細胞損傷,從而對梗死的面積進行控制[4]。且依達拉奉能夠提高細胞的活性,患者接受依拉達奉治療后,其腦水腫能夠快速的被抑制,延緩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5],其與丁苯酞聯合使用,可起到協同的作用,以此促進療效的提高。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依拉達奉與丁苯酞聯合治療的實驗組急性腦梗死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僅丁苯酞治療的對照組;實驗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依拉達奉與丁苯酞聯合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能夠有效改善其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降低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將療效提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余彩霞,楊夢華.丁苯肽膠囊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3):136-137.
梁躍雄,常大川,曹麗等.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對腦梗死患者血漿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和D-二聚體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8):77-80.
蔣娟莉,張建.急性腦梗死介入治療后應用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6):1884-1886,1890.
劉瑩.丁苯酞軟膠囊聯合依達拉奉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hs -CRP、MMP -9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0):11-11.
郭鑫儒,李煒賓.丁苯肽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