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袁 崔洪源 石剛 鄧蘇芳 張世平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急性腦梗死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殘率,若未及時治療,將可能引發腦損傷現象,對其認知功能造成影響[1]。分析造成腦梗死的因素多種多樣,目前臨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療藥物,可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給藥,有關研究指出[2],給予腦梗死患者發病后早期給予依達拉奉治療,便于將其神經功能改善。為此,本次研究收治92例患者,分別給予不同的給藥模式,分析其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擇急性腦梗死患者共有92例,時間段為2016.8.12-2017.8.12,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獲得了明確的診斷,發病時間均處于72h之內,將嚴重臟器功能疾病患者,對于本次 研究涉及的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分為兩組(n=46,信封隨機分組模式)。常規組:21例為女性的患者,25例為男性的患者,35歲為最小的年齡,75歲為最大的年齡,(56.28±3.20)歲為平均年齡;實驗組:20例為女性的患者,26例為男性的患者,36歲為最小的年齡,74歲為最大的年齡,(56.89±3.15)歲為平均年齡。將兩組的基礎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后無明顯的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選擇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進行治療,若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應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常規組:選擇丁苯酞(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H20050299)治療,0.2g/次,3次/d。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H20080592),將100ml的生理鹽水與依達拉奉注射液(30mg)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給藥2周時間。
1.3 觀察項目與判定標準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治愈表示無相關的臨床癥狀,降低了大于等于91%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顯效表示無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降低程度大于等于46%且低于91%;有效表示緩解了臨床癥狀,降低了大于等于18%且低于46%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無效表示未達到上述的治療標準[3]。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統計學資料記錄至SPSS21.0的軟件中進行處理,若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顯著,選擇P<0.05表示。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下表1知曉,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
2.2 動脈血流動力學水平 下表2知曉,實驗組的動脈血流動力學水平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將會對人體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加強疾病的臨床治療意義重大。
丁苯酞可達到抗炎的效果,可對機體中的皮質醇化合物分泌活動進行促進,利于生長出新生血管,將靜脈微循環活動進行改善,并改善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利于血液的有效吸收,將自由基清除,保護患者的神經。但是臨床研究指出,若單純給予丁苯酞治療則難以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4]。
本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給予丁苯酚與依達拉奉治療,得知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且治療后的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由于依達拉奉便于清除顱內自由基,有效抑制神經細胞損傷情況,將梗死的面積及時控制,且該類藥物便于提高對于細胞的活性,給藥后,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抑制腦水腫現象,便于緩解神經功能損傷情況[5]。
綜上可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依達拉奉+丁苯肽進行治療,便于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其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值得采納。
參考文獻
魏林節,馮國君,董紅讓等.丹參注射液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7(1):58-60.
李欣,李雯,劉凌云等.依達拉奉聯合rt-PA超時間窗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287-3288.
李世澤,丁進京,史哲等.依達拉奉聯合醒腦靜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73-275.
熊勁,江顯萍.疏血通、神經節苷脂、依達拉奉聯合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5109-5110.
劉建軍.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57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