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雪坤 陳志良 李玉先 候英蓮 尤惠濤
【中圖分類號】R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腦卒中以腦血液循環障礙為主要表現,多伴發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降低生活質量,康復訓練是腦卒中病人病情穩定后需要接受的干預內容,有助于肢體功能恢復。本文為了分析步長腦心通膠囊+康復訓練計劃聯合應用在腦卒中偏癱病人中,對其步行能力、凝血指標的影響,選取病人共65例,詳細內容見以下部分。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從本院醫治的腦卒中偏癱病人中選出65例,將合并骨科疾病、小腦功能障礙、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排除,就診時間為2017.05.01日-2018.01.01日,用單雙號分組法分成2個研究小組,對照組32例,觀察組33例。觀察組(男:女=19:14)--年齡區間:56-81(64.48±2.21)歲。對照組(男:女=18:14)--年齡區間:55-82(64.23±2.15)歲。
比較上述兩組腦卒中偏癱病人的基礎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符合對比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基礎治療(控制血糖、血壓等)+康復訓練。結合肢體功能采取牽拉、刺激、誘發運動等訓練計劃,每周進行六次,堅持一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步長腦心通膠囊口服,于餐后半小時服用,一天三次,療程為一個月。
1.3 觀察項目①對比兩組干預前后步行能力指標,包括步行十米所需時間和六分鐘步行距離。②測量干預前后的凝血指標(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文中計數、計量資料用SPSS20.0軟件卡方、t檢驗,P<0.05代表對比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步行能力 如表1所示,兩組干預前的兩項步行能力指標相差不大,p值>0.05,干預后,觀察組病人十米步行所需時間更短,六分鐘步行距離更長,p值<0.05。
2.2 凝血指標 如表2,兩組干預前四項凝血指標相差不大,p值>0.05,干預后,觀察組病人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更低,凝血時間與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更長,凝血酶原時間更短,p值小于0.05。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只要接受專業化的康復訓練以及配合其他干預措施,就可讓大腦對肢體的支配能力再次恢復,Rood技術、Bobath技術是腦卒中偏癱的主要康復訓練方式[1],但是研究發現,單純的康復訓練無法快速見效,漫長的治療周期會給病人身體、精神帶來壓力[2],因此可考慮聯合其他干預手段。步長腦心通膠囊屬于中成藥,有活血通絡、益氣化瘀之效,能夠對局部血液狀態加以改善,提高凝血功能,使紅細胞運動、變形能力挺高[3],減輕神經受損程度。該藥物中主要包括地龍、全蝎、水蛭、赤芍、當歸、黃芪等中藥材,其中地龍具有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的作用[4],全蝎、水蛭、赤芍以及當歸可活血化瘀,黃芪有促進血行的作用[5],聯合康復訓練,在調理身體的同時,促進身體功能恢復。
表1中,觀察組病人干預后十米步行所需時間更短,六分鐘步行距離更長,說明觀察組病人干預后步行能力更高。表2中,觀察組各項凝血指標都優于對照組,表示凝血功能更好。
總之,偏癱是腦卒中的常見后遺癥,在康復訓練基礎上,口服步長腦心通膠囊,有利于提高步行能力,恢復凝血功能,效果令人滿意。
參考文獻
王學新.步長腦心通膠囊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3):36-37.
吳運景,劉曉霞.操作性肌電生物反饋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86-88.
藍小燕.早期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住院時間及康復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9):1324-1326.
黃彩鳳.早期鏡像療法配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臨床療效分析[J].系統醫學,2017,2(10):21-23.
趙寧,韓雄,郭好戰.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障礙恢復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