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為當前一種較為先進的新型輸液器材,靜脈留置針留置依靠其減少患者血管穿刺次數、刺激性小、安全迅速、操作簡單、便于固定等等優點[1],在臨床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成為了減輕護理人員工作量、緩解患者痛苦的重要治療手段,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輸液、輸血等等搶救工作的效率。為此,本文研究探討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涵蓋了臥位與非臥位、高滲液體與一般液體、封管液以及留置部位等幾個方面,為后期進一步擴大靜脈留置針的臨床運用價值奠定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基礎。具體研究報告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事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以及充分披露本文研究的各項事宜的前提之下[2],本文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合計100例靜脈留置針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為28~54歲,平均年齡為35.34歲,留置針留置時間為1d~23d。納入的100例患者中,心血管疾病20例、循環系統疾病15例、心功能不全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糖尿病及高血壓合計20例,其他類型疾病共計10例(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外科系統疾病、皮膚感染性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留置針留置時間等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后期臨床觀察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納入標準:年齡28~54歲中青年患者;意識清楚,無溝通性障礙;凝血功能正常;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時間不少于6d;輸液藥物僅為硝酸異山梨酯(異舒吉)。排除標準:不同意參加本文研究;使用肝素、速碧凝、克塞等注射抗凝劑[3];有手部疾病、上肢水腫;穿刺部位有感染。本文對靜脈留置針的穿刺部位主要選擇患者粗直、彈性較好,并且不容易滑動的血管[4]。對于兒童,一般選擇頭皮正中的靜脈,而成人一般選擇手背靜脈、肘正中靜脈、橈靜脈以及前壁靜脈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避開患者開關節、肢體受傷部位、靜脈瓣等等,身體癱瘓的患者需要選擇側肢體血管。在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時,需要將患者穿刺部位及周圍30~36cm2范圍內[5]的頭發剔凈,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選擇留置針頭,并且需要在事前做好留置針頭質量檢查工作,充分保障針頭鋒利無溝,套管完整沒有斷裂。在進行肢體靜脈穿刺時,需要在患者穿刺點上方9~10cm處扎止血管[6],充分保障留置針外套管處于放松狀態。之后,留置針尖面朝向,待進入0.2cm~0.4cm后,將套管推進血帶,然后在抽出留置針芯,同時將事前準備好的靜脈輸液針頭刺入肝素帽內。
如果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中遇到無法確定留置針尖是否刺入患者血管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將留置針芯拔出一點,并松止血帶,減少液體的滴入量[7]。這時,觀察滴速的暢通性及患者穿刺局部腫脹情況。如果沒有出現上述情況,可以在沿著血管方向通過平行方法推進軟管。接著需要用適當面積的小貼膜將留置管套固定住,調節其松緊適宜,保障留置針尖不扭曲也不折疊[8]。待進行完留置針輸液完成操作之后,可以通過邊退邊注的方式輸入適量的肝素稀釋液,大概每天2次左右,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留置針穿刺部位。
1.3 觀察指標
本文主要是從臥位與非臥位、高滲液體與一般液體、封管液以及留置部位等幾個方面著重觀察,通過臨床記錄的數據分析患者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變化情況[9]。
1.4 統計學方法 對臨床觀察數據的處理上,采用的是SPSS19.0數據分析軟件[10]。計量資料采用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表示[11]。同時引入t統計量、卡方分布進行一系列的檢驗,以P﹤0.05來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臨床數據的收集及分析發現,患者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時間不受體位及穿刺部位的影響,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液體滲透壓和封管液有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護理對策
隨著靜脈留置針在我國臨床的廣泛運用,由于受到醫護人員心理水平、技術水平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特點等等因素的影響,并沒有發揮出全部的運用價值。對于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時間,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較為權威的標準,美國BD公司產品說明書建議留置針留置的時間最好在3d~5d,最長不得超過1周的時間[12]。另外,也有相關的文獻表明,只要留置針穿刺局部不發生靜脈炎,并且患者輸液通暢,沒有用出現不適癥狀,就可以不變更穿刺部位。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患者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時間不受體位及穿刺部位的影響,與液體滲透壓和封管液有關。因此,可以根據患者病情治療的需要選擇性的進行靜脈留置。另外,輸入高滲液體的患者一般應該在2~3d至少更換一次的留置針部位,同時適量增加留置肢體的活動量,從而減輕腫脹及靜脈炎相關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具體護理實踐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為了適當延長靜脈留置針留置的時間,醫護人員需要在對患者進行輸液的過程中,充分告知患者適當活動留置肢體,促進肢體靜脈血液的回流,從而減輕患者腫脹程度及靜脈炎發生的概率。同時,還需要做好日常檢查工作,對于出現腫脹及靜脈炎的患者,需要做好更換穿刺部位等相關工作,防止穿刺部位出現炎癥。其次,從護理人員自身角度來看,需要提升護士的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壓力,及時排除影響護理工作的各種干擾因素,規范好自身的護理行為,確保穿刺血管與套管針型號的匹配,在保證護理人員正確使用留置針的前提之下做好進行穿刺的前期準備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靜脈留置針的技術操作水平。
最后,需要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及時排除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負面情緒,從而最大程度上提升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成功率,延長留置針留置的時間,從而減少后期留置針并發癥狀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周曉菲.靜脈留置針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討[J].臨床護理雜志,2010,01:76-78.
林楚玉,許靜華,孫淑鑾,林麗容.不同濃度肝素封管液對老年病人靜脈留置針置管時間及出凝血機制的影響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0,05:12-14.
朱紅,徐兵,戴明紅,王菊.早產兒靜脈留置針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時間的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1,06:987-988.
王兆霞,李軍,賈麗華,王會萍.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因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9:4788.
霍青,周科,劉利,陳雪,何慧琳.骨科患者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1,24:695-697.
孟慶慧,洪華,張偉,婁鳳蘭.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06:70-73.
閆俊芬.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臨床護理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3:4318-4321.
楊仕英.靜脈留置針不同部位留置時間觀察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01:58-59.
陳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外周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時間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06:90-91.
董靜靜,韓瑜,李蘇萌,崔麗麗.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01:124-126.
韓瑜,董靜靜.水膠體敷料延長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研究[J].全科護理,2014,01:3-5.
李華.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影響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