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盆腔炎癥性疾病是發生于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的統稱。慢性盆腔炎是困擾很多女性的一種疾病,所以生活中及時的治療很重要,同時生活中的護理措施也不能少,本病在青春期及育齡女性中并不罕見,而且目前發病率仍在上升。該疾病反復發作、經久不愈,不僅嚴重影響婦女健康、生活及工作,也造成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其治療、護理工作成為臨床重點研究問題。對此本文對于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護理,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36例,已經在門診對患者出現的癥狀、體征進行檢查,根據 《婦產科學》 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確診為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32.5士6.4)歲病程6個月一8年平均病程(4.21士1.5)年。
1.2 方法 將以上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同時對照組18例采用常規護理,該疾病為多為門診就診,護理工作常規分為兩方面,一是門診治療護理,如需門診治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致病菌的侵入,藥物治療者需告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以保證藥物治療效果;二是衛生宣教護理工作,將預防盆腔感染的知識告知患者,教育婦女注意飲食調護,多進食新鮮蔬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同時還需注意經期及產褥衛生,盡量避免陰道灌洗,注意避孕以避免或減少人工流產手術等。治療初期采用常規的廣譜抗生素及甲硝唑等進行抗炎治療,直腸給藥的藥物利用率較高,后期多聯合中藥灌腸,同時采用微波治療,1次/d,25min/次。階段性護理組患者采用在常規護理配合口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階段性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治療前期,重點在心理護理,生活護理,護士與病人積極溝通,耐心講解慢性盆腔炎的病程和延誤治療的危害,并介紹治療和護理方案,緩解其緊張情緒,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在患者接受治療時安慰患者,調整好直腸給藥的溫度和藥量,避免不當治療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爭取患者配合,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護士應鼓勵接近治愈患者進行運動,既增強體質又解除消極情緒;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鼓勵患者定期檢查,提早防范,同時注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在對研究結果進行統計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來了統計學軟件SPSS15.0,并進行了通過統計學軟件的分析結果檢驗。通過統計學軟件的檢驗我們發P<0.05,本研究數據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所選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8例。觀察組治愈12例,治愈率為66.67%,對照組治愈10例,治愈率為55.56%。階段性護理組的知曉情況、配合治療、經期注意個人衛生的例數及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
3 結論
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我國婦女下腹部手術及宮內節育器廣泛應用,使慢性盆腔炎呈現多發趨勢,由于病程長、難治愈、易復發等特點嚴重影響著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階段性護理干預是指分層次、分細節、分步驟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按照知信行模式,向患者介紹疾病所處的階段以便積極主動配合護理。首先把治療過程安先后分為3個階段:治療初期、治療期、治療末期,分階段后針對不同時期呈現的癥狀采取護理措施。慢性盆腔炎的遷延不愈嚴重影響療效,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已知對于居民進行預防性的宣傳教育可降低群體中慢性盆腔炎發病率。積極治療急性盆腔炎,根據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預防轉化為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措施。沙眼衣原體是主要治病微生物,所致盆腔炎可診斷治愈,如果篩查能夠在門診對有關癥狀者以及無癥狀性活躍人群中進行,診斷要重視鑒別診斷。并積極治療,即可明顯降低衣原體感染率。階段性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治療過程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對癥解決能夠及時滿足患者不同階段的需求。針對治療初期患者的焦慮情緒采用心理護理媛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對于治療期及時觀察患者康復情況,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同時加強家庭及社會支持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對出院患者進行出院指導焙養其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復發。
階段性護理組的患者經護理干預治療后對患者有著顯著的幫助,對盆腔炎知識的知曉情況,堅持配合治療及注意經期衛生情況的例數均大于對照組,出院前和出院后半年內對本次治療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常規對照組,并且在出院半年內有所升高。說明階段性護理可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融洽護患關系,有助于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上可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馮雨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675;676.
曹晶.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