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疾病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就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但術后患者需接受科學護理,否則會出現血栓、血管在狹窄等并發癥,最終對治療效果和術后康復產生嚴重影響。延續性護理近年來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將醫院護理延伸到患者生活中,對患者形成持續的、積極的影響,進而使患者疾病預后和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1]。為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延續性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明確,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對其中40例開展延續性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計入治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滿足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符合各項手術指征;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2]。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0例。常規組包括女19例、男21例;年齡范圍43~75歲,平均(57.4±7.6)歲。實驗組包括女20例、男20例;年齡范圍44~76歲,平均(57.7±7.3)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報請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延續性護理,具體包括:(1)患者出院前構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對科學出院計劃進行制定。患者出院前3天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健康檔案,同時對延續性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具體內容應當包括運動、飲食、服藥、復查等。(2)出院時發放《PCI健康教育手冊》和《自我護理日記冊》,并對主要資料進行填寫,包括服藥劑量、服藥次數、服藥時間、血糖、血壓、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體質量等。(3)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小組成員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對患者近期病情、服藥情況、運動情況、飲食情況、并發癥管理等進行了解,尤其要重點關注患者是否出現鼻出血、牙周出血、皮膚出血點、月經量增多等情況,一旦發現立即告知其主治醫師。同時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要耐心解答,對于患者在飲食、運動、服用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提出指導建議。同時告知患者每月進行一次門診復查,通過復查和醫生溝通服藥情況、危險因素控制情況、生活情況,依據復查結果對患者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同時對患者是否按計量服用、漏服、錯服進行了解。延續性護理小組結合患者自我描述和實際情況,對患者潛在和存在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下一階段延續性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自護能力、焦慮情緒。應用我院自制護理能力評估表對患者自護能力進行評分,包括生活方式改善、醫囑執行、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服用依從性等四個方面,對應分數0~100分,自護能力越強評分越高。應用SAS量表對患者焦慮情緒進行評分,對應分數20~80分,焦慮情緒越嚴重則評分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自護能力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自護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6個月實驗組自護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焦慮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6個月實驗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引起的,患者會因此而出現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進一步發展為心肌缺血缺氧[3]。當前臨床中針對該疾病主要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該治療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創傷小、安全性高的特點,成為當前治療冠心病的首選方式[4]。但冠心病患者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若對危險因素控制不力,例如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未按醫囑用藥等,就會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預后。所以,臨床中針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還需開展科學護理[5]。
延續性護理近年來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將醫院護理服務有效延伸至患者出院后,保證了護理干預的持續性。通過開展延續性護理,患者治療后護理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醫護人員能夠對患者出院后病情進行及時了解和干預,對患者存在和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這樣就可實現對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最終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6]。
本研究中,干預后3個月、6個月實驗組自護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6個月實驗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針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開展延續性護理,能夠使患者焦慮情緒得到有效改善,并使患者形成較強的自護能力,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都冬梅,孫曉燕,梁婷.康復路徑與以專科護士為導向的延續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11(30):2276-2280.
孫俊平,陶娟,那潤萍.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傷口出血和下地活動時間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3,8(6):859-860.
孫桂芹.延續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康復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0):28,31.
張友愛.循證護理在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再灌注損傷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83-84.
陳明惠,劉彤.心臟康復運動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纖溶活性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0):151.
曾燕敏,蔣志梅,李文英.冠心病病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出院計劃的構建及應用[J].全科護理,2015,12(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