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俊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目前有研究顯示,糖尿病發病機制可能與己糖胺激活、多元醇旁路以及高血糖誘導的線粒體產生反應性氧化產物生成密切相關。臨床表現在“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癥狀,而在酮癥酸中毒時期更為顯著[1],嚴重影響了人們健康指數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本研究在使用社區門診健康教育干預治療糖尿病過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7年5月-2018年3月右安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收的糖尿病患者7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性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3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并附有自身病例及相關檢查結果,男42例,女36例,年齡為39-82歲,平均年齡在56.17±6.85歲,病程為3個月-25年,平均病程為16.49±5.89年,血糖平均>8.62mmol/L,所有患者依從性良好,并簽署醫院倫理知情協議書,排除有嚴重肝腎功能衰竭患者、糖尿病并發癥、視網膜病變、對乳酸性酸中毒、妊娠婦女及精神障礙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及一般身體情況比較,P值>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手段 對照組患者采取臨床傳統糖尿病家庭護理手段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干預治療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健康指導教育: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中重度肥胖,過甜食習慣等情況,故應對其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開展糾正措施,相關社區力爭定期進行關于糖尿病的健康講座,組建糖尿病俱樂部,介紹疾病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并解疑答難。此外,社區還應為患者發放膳食搭配一覽表,囑其按照“低油、低鹽、低糖”的原則,適當增加粗纖維和優質蛋白質的補入,合理處理食物的熱量安排每餐的攝入比;②心理疏導教育:鑒于患者背景和文化差異,老年患者容易產生不同程度上的恐慌和壓抑的負面情緒,醫護人員在加強社區護理干預時,要積極講解糖尿病的誘發因素,耐心安撫患者消極心態,加強器樂觀積極的迎狀態迎戰疾病;③專業隨訪:還要做好患者健康檔案的追蹤記錄工作,隨時補充病例資料。相關社區醫院應該積極與上級醫院形成合作關系,并不時的發放糖尿病患者的福利待遇,督促患者及時醫院復查,并根據最新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各項指標調整藥物劑量,實時跟蹤觀察患者的健康狀況,做好全方位的隨訪任務。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并結合問卷調查的方式綜合評估其治療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各組指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社區門診是新醫改舉措下慢性病分區診療的社會產物,更是構成社區服務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定期健康教育干預不僅能夠從系統人性化層面初發,為我國糖尿病患者制定有效治療方案,而且能使患者在宣傳教育中普及糖尿病的專業知識,對于人們因不健康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造成的血糖升高現象提前糾正。本研究表明,通過社區健康教育干預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僅能顯著的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空置率和對其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行為,對于糖尿病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肖春玉,聶麗紅,劉曉佳,等.同伴教育組長對提高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2016,11(5):76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