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斌武 吳璇 韓程婷 張雪 賈妮婭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腰椎退行性疾病,發病原因和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損傷、遺傳、腰骶先天異常等,存在緊密關聯[1]。當受到外力作用,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組織經破裂位置突出于椎間盤外,使得四周脊神經根受到壓迫,進而出現腰腿疼痛癥狀。本次研究,重點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進行調查,以此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元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后出院的2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調查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檢查確診[2],并且通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3],排除腰椎腫瘤、結核、骨折等患者。其中男性159例,女性41例,年齡在30—55歲。所有患者臨床相關資料,均使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加以分析處理。
1.2 方法 通過我院自制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出院護理需求調查量表,對患者實行延續性護理需求進行調查,收集所有的調查量表后,進行統計和記錄,對調查量表內容實行綜合評估,經信度、效度檢驗。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臨床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4.0實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n表達,使用±、%,表示均數差、率,以t和X?實行臨床統計學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間的數據對比為:P<0.05,即為組間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調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出院后,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主要包括:功能鍛煉、家庭護理、疼痛、飲食、復診、服藥、心理護理等相關知識指導。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男性。臨床治療可采取手術或保守治療方式,臨床療效較好,但完全康復需要一定的時間,也易復發。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治療病情得以改善,腰腿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然而,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存在一定程度腰腿疼痛癥狀,進而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質量。實施延續性護理,可加強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和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鍛煉習慣,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4]。延續性護理,還能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及需求,制定完善的個體化護理服務方案。為此,延續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早日康復和減少復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護理措施如下:首先,科室需構建延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護士長、管床醫生、責任護士及分組的護理人員。患者出院前,建立患者個人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病情、治療情況、電話等。通過對患者及家屬的隨訪,掌握患者目前的需求并制定完善的延續護理服務方案。然后,實施具體的健康教育指導。此外,可為患者提供服務熱線,解答疑問,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幫助患者切實處理實際的問題。定期發放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冊,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護理服務。
總之,通過對出院患者的調查,掌握其需求并及時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減少復發、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馬蘭,陳芳,馮玲等.延續性康復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368-371.
羅占想.延續性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院外治療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2):364-365.
汪蘭.延續護理對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15):164-166.
唐新媛,張洪.延續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出院康復中的應用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