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蘭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進入21世紀來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近年來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影響人類尤其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1]。糖尿病的治療以控制血糖為主,需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治療,患者能否堅持治療以及進行相關鍛煉對于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2]。社區護理干預是指在社區中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相關護理干預,并長期進行跟蹤隨訪,能夠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為進一步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血糖、相關并發癥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就本社區進行建檔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給予相應干預方案,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于本社區進行建檔立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61-73歲,平均(66.83±2.03)歲。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9.01±2.35)年。所有患者均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4.85±3.12)kg/m2。觀察組患者年齡60-74歲,平均(66.75±3.25)歲。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9.16±2.93)年。所有患者均為II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4.79±3.08)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糖尿病類型以及平均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2010版中華醫學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精神正常、意識清醒,能夠配合護理干預的進行;(3)患者及患者家屬對干預方案之情,同意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1)患者為1型糖尿病患者;(2)患者合并良惡性腫瘤等其它系統嚴重疾病;(3)患者無法完成護理干預,或入組其它干預方案。
1.3 干預方案 所有患者完善健康檔案,包括患者姓名、年齡、家庭住址以及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資料,并定期更新健康檔案。
1.3.1 對照組:行常規社區健康宣教方案。定期舉辦社區內糖尿病健康知識宣講,幫助社區內患者及患者家屬了解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案以及日常生活干預等相關知識。同時利用社區板報的形式進行宣講,幫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社區綜合護理干預方案。①心理干預:聯合專業心理健康心理制定社區糖尿病心理干預方案,定期(每2周1次)上門了解患者心理狀況,進行相應干預,幫助患者建立正確控制血糖信心以及遵醫治療的信念[4]。②飲食干預:聯合專業營養師幫助患者制定糖尿病飲食方案,定期上門了解患者飲食狀況,幫助患者進行飲食調整。要注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其它多種營養物質的分配,注意清淡飲食、少食多餐、高纖維膳食以及低脂低熱飲食。指導患者戒煙戒酒,控制體重[5]。③運動干預:鼓勵患者進行更多的運動鍛煉,制定適宜患者的鍛煉計劃。運動鍛煉由簡至繁、由少至多。④并發癥干預:注意患者日常生活過程中有無惡心、嘔吐等病情變化,注意患者有無血管性病變或其他系統如泌尿系統或肺部感染等病變。如有相關病情變化,及時進行相應對癥處理[6]。⑤用藥干預:定期指導患者用藥,依據患者的血糖變化指導患者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并指導患者堅持按時、按量用藥。兩組患者干預半年后進行干預評估。
1.4 觀察指標
1.4.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比較: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指標變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指標。
1.4.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脂指標變化比較: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脂指標變化,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標。
1.4.3 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PF)、心理功能(RP)、肌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功能(RE)和心理衛生(MH)8個維度。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脂指標變化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TC、TG均有改善,較 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DC-L、LDC-L無顯著變化,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目前我國最為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之一,且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糖尿病已經成為影響國民健康以及經濟的重要疾病。糖尿病的治療需要長期、持續進行,且用藥隨著患者血糖變化而需要作出相應調整[7]。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除應有專業、正規的治療方案,還應有長期、持續的治療指導。社區護理干預是醫院治療、護理的延續,經過專業培訓的社區醫護人員可以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專業干預。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進行長期干預,包括患者的心理、飲食、運動、并發癥以及用藥干預。心理干預可以降低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懼,增加患者藥物治療控制血糖的信心。飲食控制以及運動干預,是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并發高血脂等多種并發癥,早期進行并發癥干預,可以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8]。
本次試驗中,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無顯著差異,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TC、TG均有改善,較 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DC-L、LDC-L無顯著變化,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朱敏, 李薇, 朱浩,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情況及社區護理對其療效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16):1503-1505.
朱燕珍, 朱海萍, 章玉玲,等. 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積極情緒的書寫表達干預[J]. 護理學雜志, 2017, 32(17):84-86.
費紅敏, 姚麗文, 陸華,等. 依托醫聯體開展社區糖尿病患者分層護理管理的效果[J]. 上海護理, 2017, 17(6):26-29.
解源源, 劉學梅. 延續性護理在社區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研究, 2017, 31(5):623-626.
劉霄, 韓玉琴, 宋愛華,等. 延伸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病人自護行為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7, 31(1):54-57.
龍連園, 劉薇群, 賈蕓,等. 基于知識管理視角探討社區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培養實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6):741-745.
楊娟, 劉杰, 鄭葉,等. 社會支持干預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狀況[J]. 護理學雜志, 2017, 32(11):62-63.
楊素華, 胡細玲. 社區家庭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 現代臨床護理, 2016, 15(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