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
【中圖分類號】R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矽肺指的是一組臨床常見的肺纖維化疾病,屬于塵肺中相對常見的一種類型,與長期吸入大量游離二氧化硅粉塵相關(guān)。矽肺起病隱匿,進行性加重,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刺激性咳嗽、胃納不佳、胸廓擴張和膈肌活動度降低,病情具有進展快、危害重等特點,終末期出現(xiàn)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等相應征象,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針對此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多采用綜合性措施,如支氣管肺泡灌洗、藥物治療等。矽肺的治療強調(diào)及時調(diào)離粉塵作業(yè),并依據(jù)患者具體病情表現(xiàn)予以綜合治療,期間積極預防并治療肺結(jié)核及其他并發(fā)癥,旨在減輕癥狀、延緩病情進展、降低患者死亡率。雖然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在既往研究中表明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較大改善空間[1]。對此,需尋找一種更具療效的治療措施,肺康復治療的出現(xiàn)緩解了傳統(tǒng)綜合治療療效不足的局限性。本實驗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矽肺患者為臨床資料,探討8周肺康復治療對矽肺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矽肺患者為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入院均獲得肺功能、X線檢查確診,符合臨床對矽肺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內(nèi)容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嚴重精神類疾病者、對本次研究中藥物存在過敏征象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5.75±2.45)歲;康復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6.27±3.33)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綜合治療,包括解痙止咳、控制感染、消炎化痰,依據(jù)患者病情酌情給予低流量吸氧治療等綜合治療;康復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肺康復治療,內(nèi)容包括:1.縮唇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取坐位,通過鼻呼吸,將嘴唇收縮為“吹口哨狀”,隨后緩慢呼氣,并持續(xù)5秒鐘;期間可調(diào)整嘴唇大小,維持呼出氣流,以距離患者20cm左右蠟燭火焰傾斜為準,在此期間患者需將雙手放于胸前或腹部位置,確保胸部不動情況下,在呼氣時對腹部予以壓迫使其盡量回縮,吸氣時則盡量鼓起腹部;或指導患者采用鼻部深吸氣,并縮唇緩慢吐氣,時間以吹氣與吸氣每次2:1為準,每組15min,每天3次。2.胸廓松動訓練:治療師每日對患者進行胸廓松動訓練,每日20分鐘;3.有氧訓練:對康復組患者進行踏車、快走等有氧訓練,每日20分鐘。康復組為期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1)血氣指標:采用美國GEM Premier 3000型血氣分析儀,測量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2)肺功能:采用日本AS-507型肺功能檢測儀對患者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 pre)、用力肺活量(FVC)予以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 n,%)采用檢驗。
2 結(jié)果
治療前:(1)康復組:PaO2(57.59±7.65)mmHg、PaCO2(51.35±7.45)mmHg、FEV1(1.42±0.25)L、FEV1% pre(32.50±7.21)%、FVC(2.21±0.58)L。(2)對照組:PaO2(58.03±7.52)mmHg、PaCO2(52.03±7.52)mmHg、FEV1(1.41±0.25)L、FEV1% pre(33.08±7.24)%、FVC(2.23±0.60)L。兩組的血氣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康復組:PaO2(76.23±9.10)mmHg、PaCO2(40.21±4.25)mmHg、FEV1(2.58±0.33)L、FEV1% pre(47.55±6.35)%、FVC(2.79±0.49)L。(2)對照組:PaO2(68.11±8.56)mmHg、PaCO2(45.16±5.79)mmHg、FEV1(2.17±0.35)L、FEV1% pre(40.25±6.50)%、FVC(2.38±0.54)L。
治療后兩組的血氣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均顯著改善(P<0.05);且康復組的PaO2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4.3112),PaCO2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t=4.5715),F(xiàn)EV1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5.6536),F(xiàn)EV1% pre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5.3288),F(xiàn)VC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3.7279)。
3 討論
肺功能降低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以呼吸困難或呼吸肌活動耐力降低為主,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肺康復治療方案是臨床近年來治療矽肺的新措施,通過對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采取多學科綜合干預措施,將康復計劃融入患者個體化治療中,實現(xiàn)穩(wěn)定病情、治療疾病的全身表現(xiàn)、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等目的,旨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整個呼吸病領(lǐng)域中,肺康復治療屬于前沿、熱門的方式,在治療矽肺中通過呼吸控制、手法排痰、耐力訓練、運動療法、健康宣教、體位管理等專業(yè)評估后,針對患者量身定做的個體化肺康復治療,利用各項舉措改善患者運動耐力、減輕呼吸困難癥狀與疲勞感,甚至于部分患者在康復計劃完成后,可持續(xù)獲益。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可見治療前康復組PaO2、PaCO2、FEV1、FEV1% pre、FVC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的血氣指標水平和肺功能指標水平均有所改變,且康復組的PaO2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4.3112),而PaCO2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t=4.5715)。提示治療后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水平上升,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下降,同時說明8周肺康復訓練有助于患者的血氣功能進一步改善;康復組的FEV1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5.6536),F(xiàn)EV1% pre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5.3288),F(xiàn)VC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3.7279)。提示肺康復治療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這與現(xiàn)階段研究報道表現(xiàn)一致性[3]。
綜上所述,為期8周肺康復治療應用于矽肺患者中具有較好效果,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靳宏舉,張英,武士勇,等.肺康復治療對改善穩(wěn)定期矽肺壹期患者肺通氣功能的作用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25(78):15-16.
李鵬,陳萍,張麗麗.康復治療聯(lián)合中醫(yī)藥對矽肺并失眠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6,6(13):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