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 周靈 廖銳 鄧水鳳 周慧蘭
【中圖分類號】R51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弱視是常見眼科疾病,通常指眼球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視力異常,即使佩戴眼鏡也不能達到與其年齡對應的視力下限(年齡在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是0.7),該病嚴重危害兒童視功能,以往治療通常采用配鏡結合遮蓋療法進行治療,不過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多媒體訓練治療在兒童弱視中取得了巨大進展[1]。本研究分析多媒體訓練治療與遮蓋療法治療兒童弱視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擇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弱視患兒110例,共124只患眼,隨機分為對照組55例和觀察組55例。觀察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4~12歲,平均(7.1±1.8)歲;患眼62只,左眼29只,右眼33只。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4~12歲,平均(7.2±1.6)歲;患眼62只,左眼30只,右眼32只。,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符合弱視診斷;②家屬知情同意;③能積極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未能完成治療;②合并心肺疾病、血液疾病、肝腎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遮蓋療法:根據患兒病情情況選擇針對性的遮蓋方法,若患眼病因屈光參差性或斜視性,可采用單眼嚴格遮蓋法。患兒年齡3歲采用3:1方法遮蓋主眼3d,2周后復查;年齡4~5歲采用5:1方法遮蓋主眼5d,4周后復查;年齡6~9歲采用6:1方法遮蓋主眼6d,8周后復查;年齡9歲及以上采用全日遮蓋主眼6d,3個月后復查。觀察組采用多媒體訓練治療:主要包括精細訓練、紅光閃爍訓練、GAM訓練、融合訓練、立體視訓練、同時視訓練、追隨訓練,針對患兒病情選擇針對性模式,例如患兒弱視眼為中心注視,可使用紅光閃爍訓練、精細目力訓練、GAM訓練。控制訓練時間在30min/d,以10d訓練為1個療程,療程間間隔2~3d,持續進行3~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視覺誘發電位改善情況,包括潛時、振幅。②治療前后視力改善情況。③兩組患兒弱視治療效果。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眼矯正視力提高至0.9及以上;好轉:患眼矯正視力提高0.2及以上;無效:未達以上標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視覺誘發電位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前視覺誘發電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視覺誘發電位改善程度比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
2.2 兩組視力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前視力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視力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眼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目前治療兒童弱視多采用傳統遮蓋療法,該方法是治療兒童弱視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簡單、安全等特點,不過也存在需要家屬共同完成、治療過程枯燥等弊端,治療期間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加之治療時間通常較長、影響患兒外觀,容易使之產生抵觸情緒,也無法同時對雙眼的協調能力同時調節,不利于眼病治療[2]。
近年來多媒體訓練治療法逐漸應用于兒童弱視治療中,其包括紅光閃爍訓練、GAM訓練、融合訓練、立體視訓練、同時視訓練等多個訓練科目,通過多媒體優勢可將訓練與電腦游戲結合,提高了治療的趣味性,進而利于患兒積極配合,提高其注意力,促進視力、視功能改善[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視覺誘發電位、視力改善程度均比對照組更明顯,治療總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多媒體訓練治療能夠提高兒童弱視的治療效果,促進患眼視力改善,印證了上述結論。綜上所述,臨床對兒童弱視采用多媒體訓練治療的效果比傳統遮蓋療法明顯更高,能夠促進患眼視力有效提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韋瑋.多媒體訓練治療兒童弱視78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3):262-264.
鐘國文.多媒體訓練和傳統遮蓋法治療兒童弱視治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5,15(5):69-70.
趙艷霞.多媒體視覺訓練系統與傳統方法治療兒童弱視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1):1681-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