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楊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現如今,心力衰竭與心房顫動是臨床中難以治療的疾病,其中心房顫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衰,且心力衰竭與心房顫動兩者之間相互存在,且會形成惡性循環,對患者的預后造成重大影響。在臨床中,需要針對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做出合理的治療對策,在控制心房顫動的時候也可以緩解心衰,這樣方可提高治療效果。
1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聯系
單純的從臨床觀察而言,心衰出現在房顫之前,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原因不明確,根據相關學者研究報道得知,主要是因為心房拓展會導致心電活動異常、神經內分泌改變等,其中對于慢性心衰而言,主要是在其它心血管疾病基礎上所形成的,因心臟前后負荷比較重,導致心肌細胞增生肥大,形成了心臟結構的重建。此外,在后期臨床治療中,尤其在受到感染、藥物的作用下心電活動異常的發生幾率越高,因為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進而出現心房顫動。從心臟神經內分泌角度分析,正常的心肌細胞是可以產生腦鈉肽等各項因子的,并且這些因子會儲存在心房之中,起到維持血管擴張以及電解質平衡的作用。在發生心衰的時候,心房內的壓力會有所加大,人體的腦鈉肽分泌量有所增多,這種情況下則導致心肌收縮率下降。從心肌細胞自身結構分析,因為心衰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且心肌細胞增大的時候增生屬于纖維組織,是不具備收縮能力的,甚至還會對心肌的正常舒縮產生影響,其中當心房壓力以及容積增大的時候,心房往往會受到牽拉作用所帶來的影響,這種情況下離子通道被激活,鈣內流有所增加,從而導致房顫的發生。還有一點是心肌組織見質纖維化或者膠原纖維重新分布,所以局部心肌電活動傳導發生異常,這種情況下人體的正常心電通路會變得比較斷續,從而誘發房顫。竇房結位于人體的右心房,因為心房變大所以細胞位置容易發生微小的變化,從而導致房顫的發生。
2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策略
本質上分析,心房顫動所帶來的影響重大,在臨床治療的時候以控制心室率為主,但是從某一個角度分析,很多情況下,心衰合并房顫患者在發生房顫之后心臟的充盈有所減少,導致心功能發生惡化,在臨床中如果單純的控制心室率效果不容樂觀,需要選擇恢復竇性心律治療,與此同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還要多角度的分析與研究,因為心衰患者的心肌細胞容易發生變形,且電解質失衡,所以會導致心肌細胞不穩定,嚴重現象還會誘發心律失常,在臨床治療上需要盡快恢復竇性心律,且在藥物選擇的時候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并且對患者的病情加以監測。
2.1 做好心律控制 臨床治療房顫可以采取介入手術,實施射頻消融術,且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選擇安裝起搏器,并且服用藥物。還有便是對于心衰合并房顫患者,如果臨床采取介入手術治療危險比較大,所以主要的治療對策便是控制房顫的發生率,在藥物治療上主要包括兩大類,分別是洋地黃類以及β受體阻滯劑,對于前者而言可以進一步抑制心肌細胞膜的鈉鉀泵活性,并且增加心肌收縮,對于后者而言則是負性肌力作用藥物,可以有效降低交感神經活動,可實現心肌重建,如果長時間使用能夠延緩心衰。
2.2 恢復竇性心律 在恢復竇性心律方面需要選擇心律失常藥物,其中根據臨床正是,胺碘酮以及多非利特是現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藥物,其中胺碘酮屬于經典抗心律市場藥物,可以發揮出鈣離子通道阻滯作用,對其應用能夠減少心房電位下穿心室,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減慢房顫時心室率,且胺碘酮能夠長期使用,如果口服效果不明顯可以采取靜脈輸注,這樣能夠提高其安全性,但是也有報道指出如果長期服用胺碘酮,容易造成肺纖維化。
2.3 預防房顫復發 對于已經接受住院治療的心衰患者而言,其病程比較長,且容易反復發作,甚至出現感染現象便會導致房顫的發生,這樣不僅會給患者造成傷害,并且也對后期的預后造成影響,為進一步緩解這一現象,臨床中主要選擇預防性用藥,其中普羅帕酮是當前的主要備選藥物。
2.4 抗凝治療 持續房顫患者血液有正常的層流變為湍流,在心房內極易形成血栓,栓子一旦脫落極可能造成致死致殘的后果,因此預防栓塞事件是心衰伴房顫治療的重要一環。現在大多數學者的共識是在密切監視凝血酶原國際標準化比率值的時候可以選擇使用維生素 K 拮抗劑如華法林進行抗凝,并維持該比值在2.0—3.0 之間以減少出血事件的發。心衰伴房顫極為常見,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最好能夠在迅速緩解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同時兼顧二者,做到合理安全的治療。
結語:綜上所述,心力衰竭頒發心房顫動是當前臨床中的主要病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治療,其中包括了做好心律控制、恢復竇性心律、預防房顫復發、抗凝治療等,只有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才能真正提高其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馬文韜,樊曉寒,張澍. 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發展方向[J]. 中國循環雜志,2016,31(11):1142-1144.
趙國俊,劉宇宙,張彥周. 導管消融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現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7,38(02):169-173.
徐正云,任國珍.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病人血清NT-proBNP的臨床意義[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7):2157-2160.
王小軍.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關系及合理治療策略分析[J]. 當代醫學,2014,20(29):66-68.
Wang Qinghui, Xing Futai, Xu Liying.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in 6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 Journ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cardi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016,14 (18): 2156-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