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在醫院護理體系中產科護理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護理的關鍵點就在人文關懷上,只有為患者提供更為需要的護理服務,才能為產婦的健康保駕護航。在傳統的護理模式下,局限性顯著存在,而護理的側重點一旦集中在常規護理上,而忽視對細節要素的考量,就會導致提供的護理服務難以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產科護理工作應當將眼光放遠,通過創建人性化護理環境、采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舒緩患者的焦慮及壓力,防止患者發生并發癥。本院以產婦護理為主導,展開了對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的研究。
一、資料與方法
1.資料 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到我院生產的產婦中隨機選擇300例,并將其以一比一的比例劃分到對照組及觀察組中,以每組150例的人數為主導,首先對產婦年齡及個人生產能力進行全面了解,其中觀察組產婦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2±4.3)歲,其中產婦人數是89例、經產婦為61例。而對照組產婦的年齡最小的是19歲,最大的是41歲,平均年齡為(32.6±4.7)歲;其中產婦人數為85例,經產婦65例。通過對兩組產婦的資料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具有統計學價值,因此作為參照數據進行研究。
2.護理方式 對照組應用傳統模式下普通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則以人性化護理為主導,實際護理中呈現以下特點:首先,人性化護理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也就是以產婦的實際需求為核心,為其提供更高品質的護理服務,通過語言及行為引導,創設出更為舒適的服務環境,促使流程化項目中人性化始終貫穿其中,促使其服務品牌及口碑得到完美塑造。需要注意的是,護理工作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加強與產婦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及溝通,精準把控產婦的實際需求;重點強化與家屬之間的協調性,通過密切配合為護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夯實基礎,維護產婦的知情權;真正做到了解產婦心情,內化其感受,從而推動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其次,對于產婦來說,從懷孕到生產都始終被幸福所籠罩,但是生產又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于初次生產的產婦更是如此,因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開展健康宣傳及教育工作,潛移默化的引導及幫助產婦進行更為強大的心理建設,從而不斷適應接受母親的新身份。產婦在進入產科等待生產的前期,周邊環境及護理人員都是較為陌生的,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通過專業知識為孕婦講解生產、后期哺乳及嬰兒護理等知識,在獲得孕婦信任的基礎上,舒緩孕婦臨產前的緊張感及不適感。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給孕婦分析順產及剖腹產的優勢及劣勢,以孕婦的身體情況為基準,幫助孕婦選擇適合、風險最小的分娩方案。第三,人性化護理的工作內容并不僅僅局限在護理前后,不可或缺的是給予孕婦以貼心的陪伴及保護。在孕婦生產前期,護理人員需要給予孕婦足夠的心理疏導,并以一對一的形式與孕婦進行專業交流,幫助孕婦調整分娩心態,以更加從容及堅定的信念克服對分娩的恐懼,從而合理縮減分娩階段的安全隱患。在孕婦分娩時,護理人員應當對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實時觀察,并在發生非常規問題時及時將其解決。尤其是在孕婦分娩以后的兩個小時內,護理人員應當時刻陪伴在孕婦的身邊,給予他們更加周到、專業的照顧,以心理護理為主導,對患者的緊張情緒進行改善。最后,在孕婦完成分娩并恢復體力后,護理人員應當在第一時間為母嬰創設接觸機會,激發產婦的母愛,并真正體會到作為母親的喜悅。運用專業知識,指導產婦用母乳對嬰兒進行喂養,將嬰兒護理技巧傳授給患者。在產婦生產后的一段時間內,身體往往較為虛弱,作為保養身體的關鍵時期,孕婦需要對作息時間進行調整,尤其是個人衛生,應當時刻保持清潔,避免出現傷口感染的不良問題。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引導孕婦加強與家人的溝通,并分享初為人母的喜悅,避免出現產后抑郁并發癥。在產婦出院的前期階段,應當適時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將后續嬰兒護理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要點傳授給孕婦。
3.觀察指標及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生產后的并發癥情況進行重點觀察,并在獲得患者滿意度結果的基礎上對觀察組及對比組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的衡量指標為:護理人員的專業性、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護理環境的創設質量等,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導,將產科護理質量劃分到滿意及不滿意的理論范疇中。應用相應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及研究,判斷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對本院300例患者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在不同的小組中,呈現出的數值存在較大差距。以孕婦生產后的并發癥為主導,觀察組總共出現3例,占總數的2%;對照組一共出現了18例,發生幾率為12%,因此不難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二者的對比差異小于0.05,這就說明研究價值較高,并具有統計學意義;以患者滿意度為主導,觀察組患者大多較為滿意護理人員提供的服務,滿意度指數為99.3%,而對照組應用的常規護理模式,在某些方面仍舊存在相應缺陷,這就使得患者的滿意度有所下降(77.4%),在150例患者中滿意的有112例,通過差異對比也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小結
產科護理以一般的護理工作相比難度更大,這是因為孕婦在懷孕到生產、乃至分娩后期的心理變化較大,并且產婦在生產前需要面對的問題較多,而醫院環境往往為較為陌生、冰冷,一旦產婦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再加之缺少積極有效的心理引導,就會導致并發癥的出現,因此,產婦需要在分娩前克服心理上的恐懼,以更加舒緩的心態去面對生產,進一步提高分娩效率及安全性。這就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運用專業知識給予孕婦以更多的人文關懷,更應當從產婦的角度去看待及思考問題,推動護理工作的不斷優化,讓產婦在住院階段感受到更為真實的關心及愛護,便于產婦后續心理狀態的快速調整。
本院為住院分娩的150例產婦應用了人性化護理模式,其結果和常規的護理相比呈現明顯差異。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滿意度99.3%,明顯高于對照組(77.4%),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并且能夠提升產婦的舒適度及安全性。由于孕婦分娩階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因此,其生產前期及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心理壓力,一旦孕婦保持這一緊張情緒進行分娩,或者是護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導致產婦生產后的抑郁程度不斷加劇,這就需要以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為核心,為孕婦待產及生產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保障,以更高品質的護理幫助孕婦從孕期到哺乳期的過渡。因此,人性化護理應當在產科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為產婦安全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景成芬. 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家庭醫藥, 2016(8).
李志敏.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探究[J]. 中外醫療, 2013, 32(2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