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凌葉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隨著近些年來衛生醫學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景的提高,人們對分娩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分娩在臨床廣泛應用,也正因如此,提高分娩質量成為了圍產醫學的研究重點,也受到了產科工作人員的重視[1]。為了盡可能消除分娩時產婦的疼痛、縮短產程[2]。本文探討了在初產婦中運用導樂分娩的作用,選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診的初產婦100例,對部分產婦開展了導樂分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診的初產婦100例,將其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各有50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8.6±3.6)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2±1.1)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9±3.7)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3±1.1)周。兩組產婦的基礎臨床資料無顯著對比差距,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婦入院后均進行產前檢查,無病理產科情況和嚴重內科疾病。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不分配固定的助產士,常規觀察產程。觀察組患者進行導樂分娩,具體內容:從產婦有規律宮縮且宮口至2cm時將其送入導樂分娩室待產,由有分娩經歷和臨床經驗的助產士陪產,直至產后2h。在待產期間允許家屬陪伴;進入產程后,由有豐富經驗的助產士進行一對一的陪伴,給予產婦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讓產婦感到安心,同時也提高對分娩的信心,可在導樂分娩室內播放產婦喜歡的音樂,盡可能保持室內光線柔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三個產程時間、陰道分娩率、產后出血量和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的形式展現,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檢驗。若計算結果為P<0.05,提示對比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對比情況 觀察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第三產程對比無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對比情況 觀察組產婦的陰道分娩人數高于對照組,而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分娩對于女性而言屬于持久其強烈的刺激源,很多產婦尤其是初產婦由于對分娩疼痛的恐懼,會選擇剖宮產,也正因如此,我國近些年來剖宮產率不斷提高[3]。待產婦的心理狀態是影響分娩結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和產力主要受兩個原因的影響,第一就是過度緊張或焦慮造成的產婦精神、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這種連續性的變化會影響胎兒的血氧供應,同時產生宮縮乏力,延長產程,還有可能誘發胎兒窒息,加大難產程度。另外,焦慮會刺激人體的交感神經產生兒茶酚胺,提高產度對疼痛的感知能力,降低痛閾。第二就是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非常容易疲勞,加上進食比較少,體內的能量無法滿足需求,酮體積聚會降低pH值,造成氧離曲線右移和血氧飽和度下降,容易發生胎兒窘迫[4]。盡管麻醉藥物和手術水平的提高已經讓剖宮產成為了一項安全的手術,但是剖宮產仍然會帶來很多問題,如產后恢復不良等。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產婦們的恐慌,提高陰道分娩率具有重要意義。產婦作為特殊的服務對象,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健康者,她與生理周期正常狀態的人相比,心理更加脆弱,也更加敏感。根據相關調查顯示[5],約有95%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有強烈的恐懼感覺,而超過80%的產婦會將這種恐懼轉換為負面心理,加重心理負擔,對分娩十分不利,導樂陪伴分娩是由國外學者最早提出的一種由專業助產士陪伴、觀察的分娩方式,導樂陪伴分娩要求以產婦為中心,在分娩的過程中有產婦的親屬和專業的助產士陪伴和安慰,為產婦講解關于分娩的知識,給予產婦心理、生理上的支持與幫助,讓產婦感到安全和舒適,提高自己對分娩的信息,能夠主動與醫護人員配合,保證分娩順利進行。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通過開展導樂分娩,觀察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開展導樂分娩能夠幫產婦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時縮短產后出血量,改善心理狀態,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采用導樂分娩能夠明顯縮短第一、第二和總產程,降低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情況,提高陰道分娩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吳艷芬.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50):98-99.
黃艷麗,馬金葉,魏紅俠,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海軍醫學雜志,2015,(4):337-340.
張文麗.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7,(9):208.
朱曉曉,張偉梅.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3832-3834.
高海軍.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7,(22):288.
顧竹香.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