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 王輝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種因腦部血管突發性破裂或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腦而引起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腦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從臨床來看,腦卒中是相對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內科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腦卒中病發率存在明顯上升趨勢,同時其病發群體在不斷擴大,其中精神疾患如煩躁,焦慮,抑郁等情況時常存在。在醫療研究持續進行的情況下,臨床對于腦卒中及精神疾患,治療效果雖有效提高,但后遺癥問題依舊普遍存在,這也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康復護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為探究腦卒中并精神疾患患者的有效護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本研究以探究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并精神疾患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為目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為41~68歲,平均年齡為(52.3±1.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為28~72歲,平均年齡為(53.9±1.3)歲。所有參加研究的研究對象入院時經顱腦MR檢查均確診為腦卒中,且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所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常見精神疾患如煩躁,焦慮,抑郁等情況。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且在研究開始前所有患者對研究的目的、內容等均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措施。
1.2.1 心理康復護理 多數腦卒中患者會出現說話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行走困難、身體兩側的平衡性差異巨大,以上常見癥狀均會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壓力,且由于該病發病突然因而患者一時很難在心理上接受自身各種功能障礙的產生,導致出現焦躁、煩悶、抑郁、恐懼、悲觀等多種負面的心理變化。對于這種情況醫護人員應與患者進行談話,讓患者能夠將自己的痛苦吐露出來,談話時醫護人員的態度要認真并要及時對患者的痛苦的訴說做出積極的回應,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若患者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不容易消除,此時應請心理科大夫進行會診。只有首先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取得患者主動的配合,后續的康復治療及護理才能夠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1.2.2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在發病初期要注意清潔患者口腔、痰液等以保證呼吸暢通。每天定時觀察尿液的顏色,如果尿液顏色出現了異常,應及時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查。同時還用保證導尿管的暢通無阻,避免出現壓迫,彎折等情況。囑咐患者家屬適當按摩患者下肢,并輔助其由少至多循序漸進做肢體運動,以防因長期臥床而產生下肢深部血栓。定期更換輸液部位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防長時間輸液引起靜脈炎[2]。
1.2.3 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護理 多數患者的運動功能依次按軟癱期、痙攣期、痙攣恢復期。在軟癱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肌肉松弛,肌張力低下,無自主性運動。所以在患者臥床期間應將患者頭部擺正,在肩胛骨下方墊上軟枕,防止肩胛帶出現后撤、下沉,將患側上肢伸展置于枕上并保持后旋位,在患側骨盆下防和下肢外側墊上軟枕,防止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膝關節下墊上毛巾卷防止出現膝過伸。痙攣期主要表現為患側的肌張力異常增高,該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患者做關節的被動運動、肌肉持續牽拉訓練、肢體負重和軀干控制的訓練以及異常姿勢的矯正。在痙攣恢復期患者的痙攣程度逐漸減輕、協調性和平衡性基本接近正常,該時期主要進行運動協調性、精細運動和患者步行的訓練。對于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卒中患者應要求患者服用降壓藥,并對患者的血壓進行密切的監測以及改變患者不講康的飲食結構。
3 療效判定
護理有效率;患者滿意度
4 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PEMS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
5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5%,觀察組患者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2.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2.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6 討論
腦卒中是神經科中常見的一種多發病,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當前其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腦卒中有較高的致殘率,在加強對其治療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3]。除此之外腦卒中還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尤其精神疾患存在,如煩躁,焦慮,抑郁等情況。進而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因此,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對患者的運動指導,使患者實現運動能力逐漸恢復。另外,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指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院內的護理指導,更重要的是院外的康復指導[4]。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雖然目前尚需系統標準的臨床護理標準,但由本研究可知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疾病的護理中能夠取得比常規護理措施更加顯著的療效,個人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陳麗莉.探討神經內科疾病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和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1):225.
楊穎.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中對腦卒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135-136.
徐春香.神經內科疾病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和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1):283.
陳敏.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中對腦卒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