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雁
【中圖分類號】R72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兒科中,小兒腹瀉作為一種常見且多發的疾病,經常伴隨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發熱癥狀。疾病初期會產生腹瀉、嘔吐以及食欲欠佳的情況,逐漸的會產生哭鬧,糞便當中會出現奶塊而且伴有酸臭的味道。此疾病頻繁出現在夏秋季節,大部分低于2歲的嬰幼兒多發,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就有可能產生酸中毒、脫水以及營養不良,不利于嬰兒生長發育。該疾病利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效果不理想,利用中醫推拿治療的方法,不但操作簡單,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文中將具體對小兒推拿法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與護理進行觀察,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兒腹瀉患者19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9例,其中對照組中男59例,女40例,病程是30min-2個月;觀察組當中男58例,女41例,病程是28min-2個月,兩組患者資料進行比較,并未發現有顯著差異(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小兒推拿法進行治療以及護理:患兒臨床分為寒濕瀉、傷食瀉、濕熱瀉、脾虛瀉 4 型。第一,寒濕瀉:清小腸,補大腸,運土入水,補脾經。掐患兒十指節,分腹陰陽,對其腹部進行按摩,揉其龜尾,推上七節骨,捏脊。第二,傷食瀉:揉其板門,運內八卦,清大腸。揉中脘,分腹陰陽,拿肚角,按弦走搓摩。第三,濕熱瀉:清板門,清大小腸退六腑以及清補脾經。第四,脾虛瀉:推三關,補脾經,推補大腸,摩腹,推上七節骨,捏脊。護理要點:護理工作人員要對住院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隨時關注,觀察患兒是否存在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觀察患兒是否出現低血鉀,判斷患兒脫水的程度,觀察患兒的大便形態、顏色及量。尤其是要對患兒的臀部進行護理,要選擇較為柔軟的尿布,避免應用不透氣的橡膠布或者是塑料布,要勤換,每次使用之后,要用溫水來清洗擦拭患兒的臀部。針對局部發紅的皮膚,要涂上40%氧化鋅油或者是5%鞣酸軟膏,并且要對皮膚進行輕輕的按摩[2],由此來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而且要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防止在夏季產生斷奶的情況。護理工作人員要指導患兒家屬添加輔食,循序漸進,不能同時加入多種輔食,避免患兒出現偏食、過食或者是飲食結構突發變化的情況。另外進行推拿的時候,如果孩子出現不配合的情況,要適當的拿玩具分散患兒的注意力,提高患兒的依從性。
1.3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全部涉及到的數據利用軟件SPSS16.0來進行分析研究,同時利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利用利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小兒腹瀉分為感染性腹瀉以及非感染性腹瀉兩種,在兩歲以下的兒童中容易產生,小兒腹瀉大部分是急性發病,臨床上表現為糞便呈現稀水樣或者是蛋花湯樣,同時伴隨著少量的黏液,患兒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以及發熱的情況。小兒腹瀉病有非常多易感因素,例如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腸道負擔嚴重、機體防御功能下降等。病因還包括各種飲食以及氣候的影響。治療過程中要對患兒的飲食進行調整,避免出現脫水,一定要合理用藥,增強護理,預防并發癥出現。有些時候用藥較多,部分小兒無法堅持下來,有的小兒喂藥過程中出現抵觸情緒,所以造成疾病不斷深入發展,無法痊愈。
傳統的藥物治療方法因為患兒無法良好的配合,使患兒的治療時間有所增加,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我國傳統中醫認為,推拿對小兒腹瀉進行治療就是對病兒體表進行作用,從表面深入促使經絡暢通,氣血正常循環,實現調節陰陽的目的,提高患兒機體的自然抗病水平,恢復脾胃功能,從而發揮出治療腹瀉的作用[3]。
現如今的醫學認為,小兒的手指就是神經末梢最為豐富的地方,而且小兒神經反射網并未完全發育,所以小兒手指作為推拿治療作用最為敏感的地方,也同樣是作為臟腑功能調節的最靈敏地帶[4]。小兒推拿手法作用到小兒的軀體,利用刺激患兒體表神經感受與血管,良好有效的對患兒的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對患兒腸道平滑肌松弛度進行調整、將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行改善、降低腸道蠕動速度,促使患兒發育成長,同時利用對穴位以及皮膚的刺激,經過體液以及神經等途徑來對消化酶分泌情況實現顯著的改良[5],可以大大提高小腸吸收水平,同時增強患兒的機體免疫力水平。
綜上所述,利用小兒推拿法來對小兒腹瀉進行治療,操作簡便而且具備非常理想的效果,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因其不應用藥物,減輕了小兒用藥之苦,與此同時提高了小兒的治療依從性。同時,為了預防并發癥,一定要加強對患兒疾病情況變化的觀察,同時加強對小兒皮膚以及飲食的護理,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董李紅,趙明霞,逯朝霞.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病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04):546-547.
胡旭輝.小兒推拿法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及護理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02):132+134.
崔二旗,馬苗林.小兒推拿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腹瀉267例[J].中醫研究,2016,29(10):51-53.
李瑾,鄧曉明.小兒推拿手法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6,48(07):198-199.
蔣珞琦,顧星.湘西劉氏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0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