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蘭
【中圖分類號】R242.6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開展與應用使白內障患者的治療得到新的進展,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視覺質量,不過術后容易出現干眼癥,干眼癥主要是由于淚膜功能異常而導致,如何有效治療干眼癥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1]。本研究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局部用藥治療白內障患者干眼癥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擇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白內障患者50例,均為單眼發病,隨機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37~70歲,平均(60.4±3.7)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6~69歲,平均(60.2±4.1)歲。排除術前有干眼癥史、長期眼部用藥史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表面麻醉,并沿著角膜隧道切口,連續環形撕囊,在超聲乳化下將晶狀體核及皮質吸出,手術完成后取頭孢呋辛鈉前房注射。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進行普通抗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愛麗滴眼液(日本 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注冊證號:H20080560),1滴/次,5~6次/d,每周遞減1次用藥次數,直至停藥。
1.3 觀察指標①分別對兩組術后1周、1個月、3個月的干眼癥狀進行評分,包括0~3分。持續伴明顯癥狀為3分;間斷伴輕度癥狀為2分;偶爾伴癥狀1分;無癥狀為0分。②分別對兩組術后1周、1個月、3個月的角膜熒光染色評分進行評價,將角膜劃分為4個象限,每個象限根據面積、染色程度分為0~3分。共計0~12分。密集點狀或片狀著色為3分;略密集著色為2分;散在點狀著色為1分;熒光素著色為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眼癥狀評分對比 觀察組術后1周、1個月及3個月的干眼癥狀評分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
2.2 兩組角膜熒光染色評分對比 觀察組術后1周、1個月及3個月的角膜熒光染色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干眼癥是臨床常見眼部并發癥,在超聲乳化術后十分常見,術后發生干眼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會對淚膜穩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破壞,從而導致干眼癥發生;②眼部受刺激、損傷會影響角膜緣干細胞、結膜上皮細胞等正常功能,淚膜的黏蛋白層破裂;③術后長期頻繁使用含防腐劑滴眼液,防腐劑長期大量蓄積于結膜囊內,產生毒性反應,加之藥物本身副作用,對角膜、結膜上皮細胞形成刺激,從而導致干眼癥;④高齡患者結膜杯狀細胞、角膜緣肝細胞數量降低,淚腺功能降低[2-3]。
傳統全身抗炎、抗感染藥物治療干眼癥方法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本研究通過增加愛麗局部點眼治療,最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周、1個月及3個月的干眼癥狀評分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術后1周、1個月及3個月的角膜熒光染色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局部用藥能夠提高干眼癥的治療效果,促進干眼癥癥狀及淚膜功能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白內障患者干眼癥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進行局部合理用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任燕.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局部用藥治療干眼癥的觀察及評估[J].醫學信息,2016,29(9):252-253.
王新法,鄭慧芬,張紀衛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局部用藥治療白內障干眼癥的療效研究[J].醫藥前沿,2017,7(5):51-52.
谷淑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局部用藥治療白內障患者干眼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9):122-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