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士會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消化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急性胃粘膜病變等情況而導致的一種疾病[1],在臨床診斷確診后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很有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研究針對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給予不同手段進行治療,對比效果差異性,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7年2月19日至2018年2月19日期間我院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模式)。觀察組男性與女性分別33例、17例,平均年齡(50.36±7.87)歲,對照組男性與女性分別32例、18例,平均年齡(51.23±7.77)歲;
2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生長抑素治療:選擇0.25mg生長抑素與20ml生理鹽水進行混合,之后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選擇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①生長抑素與對照組治療方式一致;②將40mg奧美拉唑與100ml生理鹽水進行混合,之后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每天2次;2組均治療7天。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效果、平均止血時間、輸血量、48小時再出血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各項臨床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逐漸消失,各項臨床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無效:患者上述指標均未出現改善現象,且后期病情逐漸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心悸、眩暈。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統計學SPSS22.0軟件處理,當對比值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顯效例數有39例,對照組顯效例數有30例,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
2.2 平均止血時間、輸血量、48小時再出血率 觀察組平均止血時間為(20.41±5.55)h、輸血量為(1.72±0.55)ml、48小時再出血率為4.00%(2/50),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有3例,對照組發生例數有12例,數據之間進行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
3 討論
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疾病,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嚴重影響我國人口的質量,因此需要選擇較為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以期能夠達到一定的應用效果。生長抑素是早期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藥物,其具有較強的收縮血管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單獨使用療效并不確切[3],因此,需要選擇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以期能夠達到較佳的效果。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其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在治療過程中可作用于患者的胃黏膜壁細胞,阻斷胃酸分泌,進而減少胃液中的含量[4],可有效致力于改善消化道出血的情況。
生長抑素與奧美拉唑進行聯合治療,可有效抑制患者的胃泌素分泌情況,還可提高患者的胃內PH值[5],減少患者胃蛋白酶對血凝塊的溶解情況,還可預防患者再次出現出血現狀,療效較為確切,因此,生長抑素與奧美拉唑聯合治療,可發揮出1+1大于2的效果,兩種藥物相輔相成[6],存在一定的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例數有39例、平均止血時間為(20.41±5.55)h、輸血量為(1.72±0.55)ml、48小時再出血率為4.00%(2/50)、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有3例,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較佳,可推廣。
參考文獻
梁克榮,施衛國.生長抑素與奧美拉唑聯用治療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07,14(4):15-16.
李波.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難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4):95-96.
邱教,項時昊,李訪賢等.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82例[J].中國藥業,2013,22(5):106-107.
蔣美芳.奧美拉唑和生長抑素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評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5):116-117.
郁衛洲,王笑秋,季淦等.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34):133-135.
周麗華.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系統醫學,2016,1(8):3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