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曹麗芳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血液透析(HD)是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一種方式,通過透析器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清除體內代謝廢物與多余水分,維持其酸堿與電解質平衡,而后將凈化過的血液輸回。在血液透析中,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且透析后可能出現抑郁、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狀況與生活質量?;诖?,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本次研究采取對比分析的方式,對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試驗與分析,以期為改善病人舒適狀況提供相應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介于23-84歲之間,平均年齡(56.17±6.24)歲。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介于25-82歲之間,平均年齡(55.64±7.02)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規律透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透析2-3次/周,每次4h。其中,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進行血液透析前,應當先為病人發放《血液透析病人健康知識手冊》,并在每次透析前30min左右組織患者參加知識講座,了解血液透析需知、相關注意事項等。應用舒適護理,應當先成立相應的護理小組,以舒適護理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就生理、心理、社會、環境4個方面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的具體內容如下:1)透析前。舒適的環境能夠為患者營造較好的氛圍,促使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積極接受治療。因此,血液透析室的環境應當盡量溫馨和諧,室溫在22℃左右為宜,相對濕度控制在55%左右,室內保持安靜、整潔、干凈,無特殊氣味,光線盡量柔和,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適。2)透析中。患者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可能因各種因素而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鑒于此,護理人員應當叮囑患者在日常飲食上引起重視,限制鈉鹽與富含鉀、磷類食物的攝入。此外,患者也可參考《血液透析病人健康知識手冊》中的相關知識,合理控制飲食。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家屬的關心與呵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叮囑家屬進行悉心照顧,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消除病人的后顧之憂。在臨床實踐中,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通常能夠讓患者以更好的狀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往往也較為喜人。3)透析后。血液透析的整個過程耗時較長,病人在透析期間往往會出現嗜睡現象,因而打亂了患者的睡眠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夜間的睡眠。鑒于此,護理人員可對透析后出現失眠癥狀的患者進行適當干預,在透析時與其交流一些與病情無關的內容,分散其注意力。為改善患者的夜間睡眠質量,護理人員可叮囑患者在睡前用溫水泡足。此外,護理人員應當給予一定的心理干預,積極為病人提供相應的健康咨詢與治療后的必要指導,消除患者心中的焦慮與恐慌,主動與患者溝通。
1.3 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對患者的舒適狀況進行評估,量表包括4個維度,采用Likert4級評分,總分112,分數越高即為越舒適;采用簡明健康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問卷包括8個維度,總分145,分數越高即為生活質量約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與分析。當P<0.05時,即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患者的得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舒適狀況與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適癥狀較多,費用較高,且每次治療的時間較長,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在國內外一些相關研究中,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適狀況與生活質量明顯差于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如何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適狀況,改善其生活質量,即成為相關工作者與患者、患者家屬極為關心的問題。而舒適護理是一種個性化、整體護理模式,具有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Kolcaba從整體觀念出發,將該理論歸結為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環境舒適與社會舒適,全面評估病人的舒適狀況。本次研究基于舒適護理理論,在充分了解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適狀況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分析病人在生理、心理、環境、社會4個領域的舒適狀況,綜合評估病人生活質量,從而探究舒適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的臨床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證明,有針對性的進行舒適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癥,改善病人的舒適狀況,提升病人的生活質量。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舒適護理中,不僅病人的舒適狀況與生活質量能得到提高,還可進一步提高醫院整體的舒適護理水平,為患者的康復創造良好的環境。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滿足了病人的基本需求,將其應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的護理,能夠改善病人的舒適狀況與生活質量。但我國目前的舒適護理研究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完善的評價工具與標準也尚未形成。在臨床護理中,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舒適護理,不斷改進與完善,或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配合治療與護理,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姜玲, 魏文娟, 李萍. 血液透析護理中舒適護理的具體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9):963-964.
梁霞英, 楊衛紅, 余潔玲,等. 舒適護理在慢性腎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1, 25(8):689-690.
王偉, 汪吉平, 駱俊秀,等. 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5, 40(12):1747-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