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蘋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因有些老年患者意識不清、營養狀態差或在腦梗塞之后進食容易嗆咳,需要留置胃管,而且肺部感染嚴重,痰量多,咳嗽反射差,吸痰時吸痰管不能每次都順利進入氣道內,需要反復提插下管。若氣道內痰液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導致患者缺氧,血氧飽和度持續降低,心率加快,呼吸困難。同時吸痰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對患者刺激較大,易引起嗆咳、屏氣、惡心、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是呼吸暫停。對于不能自主有效咳痰的患者,及早實施氣道留置吸痰管和留置胃管能在早期迅速充分有效的清除氣道內分泌物,從而減輕患者痛苦,避免反復插入吸痰管導致的不良反應,增加營養素攝取,控制肺部炎癥,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6年12月10日我科收治了一例吸入性重癥肺炎合并腦卒中后遺癥、糖尿病、營養不良的老年男性患者,昏迷、高熱、消瘦、痰液多,不能主動咳嗽。入院后即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治療,氧氣吸入,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同時行鼻飼置管增加營養,反復給于吸痰護理,并多次電子支氣管鏡下吸痰后病情好轉,于2016年12月25日意識恢復,拔除氣管插管,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此后,患者清理呼吸道無效成為主要問題,血氧飽和度持續處于75—85%之間,針對患者的病情,查閱相關文獻,在醫生的建議下給予氣道內留置吸痰管,快速有效的清除痰液,使其病情逐漸恢復,于18天后好轉出院,
1.2 方法:
1.2.1 鼻飼前或鼻飼后30分鐘給予常規吸痰,吸凈鼻腔及口咽部的分泌物。而后將患者置于去枕平臥位,使頭后仰,打開氣道,然后選擇組織相容性好、刺激性小的14號無菌硅膠吸痰管,用無菌生理鹽水或無菌石蠟油棉球潤滑吸痰管前端20厘米左右,一手持吸痰管徐徐經鼻腔插入,至會厭處輕壓患者環狀軟骨,使病人被動咳嗽,聲門打開的瞬間迅速將吸痰管送入氣道[1]。將吸痰管末端用膠布固定于一側鼻翼和臉頰。
1.2.2 按需連接吸引器進行吸痰。吸盡痰液后,將吸痰管與負壓管分離,吸痰管保留在氣道內,迅速將備好的吸氧管與吸痰管連接,固定好連接處。
1.2.3 吸痰結束后立即給予患者高流量的氧氣吸入2分鐘,待氧飽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將氧濃度逐漸調至原來水平,再次吸盡口鼻腔分泌物。
1.2.4 吸痰過程中應當觀察患者痰液情況、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及時記錄。
1.2.5 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及咳嗽反應,每24---72小時,更換吸痰管一次。
1.2.6 鼻飼過程不得和吸痰同時進行,注意觀察胃管和吸痰管是否脫出,妥善固定,避免錯誤連接。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留置吸痰管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插管時有一定的痛苦。所以插管前要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插管的方法及插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較好的配合。必要時使用約束帶約束雙手,防止患者將管路拔出。
2.2 置管時要選擇合適的體位: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可以協助患者采取去枕平臥頭后仰位或肩下墊枕頸部后伸位,使氣道處于打開的狀態,以順利插管,減輕病人的痛苦。插管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順著氣道的走向于吸氣時順勢插入,不可強行插管,以免損傷氣道黏膜。
2.3 在吸痰管留置成功之后,應當及時將患者置于舒適的體位,一般多采取半臥位或側臥位,床頭太高15---30度,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和鼻飼營養。
2.4 確保吸痰管的位置:每天檢查吸痰管是否在氣道內,確定在氣道內方能給予吸痰。驗證方法:A輕輕轉動吸痰管,可吸出大量的痰液。B進入氣道時,患者有嗆咳的表現。C對昏迷患者,可在吸痰管末端置一棉絮,隨著患者呼吸,可見棉絮的擺動。或注入0.1-0.2毫升無菌鹽水觀察是否隨呼吸波動。D將吸痰管末端放入生理鹽水液面以下,隨著患者呼吸,可有氣泡溢出,E插入瞬間可以看見吸痰管內有明顯霧氣出現。
2.5 吸痰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指脈氧飽和度的變化,發現心率增快在 20%以上即暫停吸痰(最高心率不可超過 140 次/min)[2],觀察患者面色及呼吸困難是否緩解。注意痰的色、量及性質,做好記錄。
2.6 吸痰管留置期間,聲門處于開啟狀態,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容易下行,引發氣道感染。所以應及時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并加強口腔護理,每日至少口腔護理2次。
2.7 病室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溫度18—22℃,濕度50—70%)。
2.8 保持氣道通暢,按需吸痰,必要時半小時到1小時吸痰一次。吸痰前后給予翻身、叩背,使痰液松動易于吸出。如果痰多、粘稠,可靜脈滴注祛痰藥物如沐舒坦,也可霧化吸入。必要時每30min吸痰管中滴入濕化液1 次,濕化液為沐舒坦30mg溶于200mL0.45%鹽水中,每次滴入2~3mL,24h滴入量120~150mL。[3]
2.9 使用吸痰管連接氧氣供氧,可繞過上呼吸道的解剖死腔,增加氧氣在呼氣期的儲存,顯著減少給氧量,提高給氧效果。氧氣流量可根據病情或遵照醫囑;吸痰完畢后,吸痰管置入保留深度 20 cm 為宜( 過深則可能滑入一側支氣管,影響后續治療),使用膠布妥善固定于面頰部。[4]
2.10 留置鼻飼管遵照鼻飼管護理常規。
3 討論
傳統吸痰時,吸痰管反復在氣道內吸引,容易造成黏膜損傷、 出血、低氧血癥等不良反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病情的恢復。采用氣管內留置吸痰管,在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減輕氣道損傷、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提高吸痰的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還可提高氧療效果,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本例病人是在搶救成功后,針對清理呼吸道無效、血氧飽和度低的問題采取的留置吸痰管。通過對此患者的護理,總結出此方法,既可以及時清除痰液,又避免反復插入吸痰管刺激氣道粘膜,還可通過腸道增加機體營養攝入;但對吸痰管留置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應注意及時觀察,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李永紅,馬樂衛,一例氣道內留置吸痰管輔助通氣患者的護理,中國保健營養,2014.2,601
王衛紅,韓臻等,氣道內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2005,11 ( 11):1567-1568.
程茹,吸痰管留置深部吸痰法的臨床應用,安徽醫學, 2012, 10,(10)1386
于建梅,曲冬梅等,無創正壓通氣并氣管內留置吸痰管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觀察,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