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佳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小兒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本病的發生主要是指胎兒腦部發育缺陷,或腦部出現非進行性損傷,從而導致患兒運動障礙、行為怪異,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影響患兒治理發育,患兒口齒模糊、語言表達功能障礙,小兒腦性癱瘓臨床治愈難度大,目前臨床研究認為對于腦癱患兒給予康復訓練可最大程度恢復患兒活動能力以及認知意識,對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2]。本次研究對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48例腦性癱瘓患兒分別給予常規治療以及常規治療聯合牽拉負重康復訓練,通過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從而論證牽拉負重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48例腦性癱瘓患兒按照是否給予牽拉負重康復訓練將所有患兒均分為實驗組(24例)與對照組(24例),實驗組:男性14例,女性10例,患兒年齡最小為15個月,年齡最大為48個月,平均年齡在(23.2±1.2)個月。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9例,患兒年齡最小為18個月,年齡最大為45個月,平均年齡在(23.5±1.2)個月。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48例腦性癱瘓患兒均符合我國2004年小兒腦癱專題研討會制定的小兒腦性癱瘓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患兒。(2)排除合并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本次研究經醫院論理會以及患兒家屬同意。
1.3 方法
1.3.1 對照組24例患兒均給予腦活素以及針灸治療,其中腦活素靜脈滴注給藥2~50 ml/d,選取患兒雙側風池穴、腎俞、足三里、曲池等穴位進行針對,每日針灸一次,連續針灸1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10個療程。
1.3.2 實驗組24例患兒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牽拉負重康復訓練,根據患兒年齡以及病情制定完整的康復訓練措施,對于年齡不超過5歲的患兒牽拉負重康復訓練時采用器械牽拉手段,對于年齡超過5歲的患兒給予關節矯正設備進行輔助牽拉,同時可適當增加器械擺動治療,以提高訓練難度。對于2歲至5歲且伴有隨發痙攣的患兒給予負重訓練,以提供患兒肌張力控制能力。對于2 歲至7歲的患兒可輔助穩定訓練,以鍛煉患兒坐位、站立能力,改善患兒關節痙攣。患兒每天訓練30分鐘,連續鍛煉1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10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兩組患兒治療10個療程后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患兒活動情況明顯改善,但是未達到獨立活動標準。有效:患兒活動情況有你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明顯。無效:患兒活動情況未改善(疾病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癥狀積分為5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兒癥狀改善越明顯。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系統分析相關數據;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檢驗;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其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治療10個療程后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共有2例患兒臨床治療無效,對照組共有7例患兒臨床治療無效,實驗組患兒疾病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2.2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患兒治療后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小兒腦性癱瘓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兒腦部出現損傷,腦損傷可影響患兒神經傳輸機制,阻礙患兒智力發育,降低患兒學習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目前臨床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針灸理療,藥物治療以及針對理療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人體6周歲以上是腦及神經系統發育的主要階段,胎兒出生后1年內是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最快的階段,同時也是個體腦發育可塑性最強的階段[3]。牽拉負重康復訓練主要是通過給予腦性癱瘓患兒物理干預,以足夠的運動和感覺刺激促進腦細胞發育,促使患兒受損中樞神經自主修復。王珂臨床研究顯示對于腦癱患兒給予牽拉負重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患兒運動能力、獨立性以及智力發育,患兒牽拉負重康復訓練10個療程后運動能力、獨立性以及智力發育得分分別為70.58±10.52、108.27±10.28、84.63±7.27,觀察組各項數據均明顯優于對照組[4]。本次研究在既往臨床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單位時間內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癥狀改善情況,從而探究牽拉負重康復訓練對小兒腦性癱瘓患兒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顯示給予牽拉負重康復訓練的實驗組患兒治療10個療程后疾病控制率為91.6%,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癥狀積分為1.25±0.21,明顯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牽拉負重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腦性癱瘓患兒臨床癥狀,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金炳旭,錢旭光,趙勇等.腦性癱瘓兒童醫院康復與醫院-家庭康復模式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10):1231-1235.
黃珂,楊桃,胡喬等.功能導向的腦性癱瘓兒童個別化體育活動與運動康復研究——基于ICF-CY的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10):1130-1136.
呂楠,尚清,馬彩云等.康復機器人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的康復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7):45-47.
王珂.牽拉負重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效果探討[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7,15(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