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中圖分類號】R6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肝硬化是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由多種病因長時間反復作用下引起的。肝小葉結構被損壞,是因為肝細胞壞死、結締組織增生以及纖維隔形成所影響的,從而發展成肝硬化。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肝組織病理檢查在目前為止仍是作為判定肝硬化病情的標準[1]。為進一步研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檢驗的臨床意義,本文選取9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98例健康體檢者作為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肝功能檢驗對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2例,年齡在25~73歲,平均年齡(48.01±6.57)歲。將所有患者實行肝臟儲備功能(child pugh)分級,將其分為A(≤5分)、B(6~9分)、C(10~15分)三級,其中A級患者25例,B級患者35例,C級患者38例。同時選取98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參考組,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齡在29~78歲,平均年齡(47.53±6.14)歲。兩者對比差異較小(P>0.05)。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由本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采集早晨空腹靜脈血3毫升,檢測血清膽堿酯酶(CHE)、白蛋白(ALB)、血清膽固醇(CHO)、總膽汁酸(TBA)。
1.3 儀器與試劑 選擇上海藍怡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各項指標,血清膽堿酯酶(CHE)試劑、標準物以及質控物都由該公司提供。總膽汁酸(TBA)與血清膽固醇(CHO)的測定由杭州康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白蛋白(ALB)的測定廣東達元綠洲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統計學方法 得到的數據采用SPSS20.0展開整理分析,如果最后檢驗結果顯示(p<0.05),則判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肝功能水平對比 通過研究組與參考組肝功能檢驗指標的比較,研究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為(2263±771)U/L、白蛋白為(31.24±6.55)g/L、血清膽固醇為(2.87±0.72)mmol/L、總膽汁酸為(52.01±34.17)Umol/L;參考組這幾項指標分別為(8351±974)U/L、(42.33±5.11)g/L、(3.93±0.79)mmol/L及(7.36±2.71)Umol/L。兩組相比,研究組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以及血清膽固醇明顯低于參考組,研究組總膽汁酸優于參考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儲備功能與指標的關系 在肝臟儲備功能(child pugh)分級對比中,研究組中child A級患者的血清膽堿酯酶為(2901±1064)U/L、白蛋白為(39.10±2.01)g/L、血清膽固醇為(2.76±1.72)mmol/L、總膽汁酸為(17.13±8.11)Umol/L;child B級患者的血清膽堿酯酶為(1948±472)U/L、白蛋白為(30.11±2.04)g/L、血清膽固醇為(3.14±1.15)mmol/L、總膽汁酸為(41.76±30.58)Umol/L;child C級患者的血清膽堿酯酶為(1564±335)U/L、白蛋白為(24.41±3.22)g/L、血清膽固醇為(2.24±0.69)mmol/L、總膽汁酸為(94.52±61.34)Umol/L,研究組患者child pugh分級水平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及血清膽固醇水平有明顯下降(P<0.05),患者病情越嚴重,child pugh分級就更高,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及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的就更明顯。
3 討論
肝臟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具備儲存肝糖、清理毒素等功能,而肝硬化是一種高發病癥,其病癥的特點是干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等。針對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治療前應對其進行肝功能檢驗,并仔細觀察患者出現的指標變化,為后期臨床醫生對該病進行治療或作預防方案時提供有效條件,達到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死亡率,增加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效果[2]。血清膽堿酯酶是一種酶類,能反映干細胞合成功能,在肝臟受到一定損害后,血清膽堿酯酶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通過對肝功能的檢測,能有效了解患者肝臟損害程度。白蛋白與血清膽堿酯酶有著一樣的作用,患者肝硬化后,干細胞數量會隨之減少,白蛋白的合成也會降低,能有效反映肝臟功能異常情況。肝臟作為人體代謝功能的器官之一,已經超大負荷,只要干細胞發生病變,膽汁酸濃度容易加重。根據觀察,研究組總膽汁酸高于參考組,表示總膽汁酸水平檢驗有利于肝硬化治療[3]。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隨著肝功能的下降,肝硬化患者B、C級總膽汁酸水平相比A級明顯提高。所以,肝臟功能清理能力受阻是肝炎肝硬化患者總膽汁酸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通過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血清膽固醇、總膽汁酸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研究組中不同肝臟儲備功能分級患者的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血清膽固醇水平有下降趨勢(p<0.05),病情約嚴重,肝臟儲備功能分級評分就更高,上面三項指標水平降低的就更明顯。這就表示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血清膽固醇與總膽汁酸水平以及肝臟儲備功能分級評分能反映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臟受損程度[4]。
綜上所述,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血清膽固醇與總膽汁酸水平與肝臟損失有關,對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檢驗,有利于判斷患者干細胞損失程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評估,以及病情的治療。
參考文獻
文關良.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B、CHO水平檢測在肝功能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18):2741-2742.
羅萍, 顏雪瑩, 王婷,等. 肝功能檢驗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斷價值[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7, 22(1):44-45.
甄英麗, 李曉云, 張蕭誼,等. 不同肝功能分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況調查分析[J]. 肝臟, 2017, 22(4):348-350.
魏新亮, 魏思忱, 田樹英,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網膜素和脂聯素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J]. 疑難病雜志, 2017, 16(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