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棟菁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96例燒傷患者。納入標準:確診為燒傷;燒傷深度為Ⅱ、Ⅲ度;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中途放棄治療者。所有患者均進行心理應激自評,心理應激自評問卷由10個條目組成,患者根據燒傷后的感受,按照“沒有”、“有時”、“經常”進行3級評分。各條目得分之和為原始分數,依據公式計算成標準分數(T分),T<70為正常,T≧70為心理應激水平較高。自評結果顯示所有患者T均≧70。196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8例。對照組患者男59例,女39例,年齡6~54歲,平均年齡(34.27±7.64)歲;燒傷原因:火焰傷29例,熱液燙傷49例,電燒傷14例,化學傷6例;燒傷部位:頭面部燒傷57例,功能部位燒傷41例;燒傷深度:混合Ⅱ度燒傷47例,深Ⅱ度燒傷31例,深Ⅱ度和Ⅲ度混合燒傷16例,Ⅲ度燒傷4例;燒傷面積:9%~50%72例,>50%26例。觀察組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齡5~51歲,平均年齡(35.63±8.21)歲;燒傷原因:火焰傷32例,高溫燙傷46例,電燒傷15例,化學傷5例;燒傷部位:頭面部燒傷61例,功能部位燒傷37例;燒傷深度:混合Ⅱ度燒傷50例,深Ⅱ度燒傷30例,深Ⅱ度和Ⅲ度混合燒傷15例,Ⅲ度燒傷3例;燒傷面積:9%~50%70例,>50%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燒傷原因、燒傷程度等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即針對燒傷不同時期進行相應的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引導。具體方法如下:①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燒傷情況,包括生理病理特點、皮膚功能變化、相關注意事項等,使患者了解相關知識,減輕心中疑惑及恐懼感。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說出心中想法,耐心傾聽患者表述,及時解答患者關于燒傷方面的問題。③可通過撫觸、溫柔注視等非語言方式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穩定患者情緒。患者出現好轉時可多次勉勵患者,堅定患者治療的信心和毅力。④健康教育:待患者病情基本好轉后,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定期進行健康教育宣講,通過媒體課件、宣傳手冊、講課等方法幫助患者通過多種形式掌握整形治療的具體方法、目的所在及瘢痕反應對策、相關注意事宜等。⑤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燒傷和心理狀態,指導患者家屬如何進行心理支持,從旁鼓勵幫助患者,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深切關心和被需要感,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勇氣。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①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評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該量表包括焦慮、抑郁、敵對、恐怖、軀體化、強迫、偏執、人際敏感、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因本研究針對心理狀態,在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時并未將“其他因子”列入調查范圍。九個方面設定90個自我評定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5級評分制,分別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②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評價患者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理解并認同治療護理方案,主動配合治療;部分依從:被動配合治療護理,偶有不配合情況;不依從:不配合治療護理。完全依從為依從性好,部分依從和不依從為依從性差。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治療護理依從性以率(%)表示,兩組間采用檢驗;護理前、后SCL-90評分以表示,兩組間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SCL-90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CL-90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患者SCL-90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燒傷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外傷,燒傷面積和深度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存在直接關系。對燒傷患者來說,盡早開展科學有效的整形治療和護理指導,是提高治療成功率的關鍵所在,同時護理質量的高低還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2]。因為燒傷多是在突發狀況下發生的,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承受了雙重傷害,很多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恐懼、抑郁心理,甚至出現消極厭世的想法,對后續治療的順利開展非常不利。為使患者重新樹立與疾病對抗的信心,護理人員必須與其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通過針對性心理護理和疏導,幫助患者減輕負性情緒,增強其對治療相關機制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戰勝疾病和自我,積極配合醫務工作者進行相關治療工作。本次心理引導安撫患者,使患者了解自身燒傷情況,不再因對疾病的不了解而一味猜想不好的方面,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多使用積極正面的言語支持患者,鼓勵其宣泄內心情緒,減輕患者思想負擔。燒傷患者病情變化不定,容易發生感染,且手術多治療時間較長,經濟負擔重,這些原因會導致患者情緒亦不穩定,易躁易怒,容易對周圍人員呈現敵意,自暴自棄,不愿意配合治療。此時護理人員合理控制自身情緒,理解患者心情,待其發泄完畢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言語輕和,寬慰患者。耐心同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給予患者恰當的保證,消除患者疑慮與不安,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孔娟.觀察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在燒傷整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7,3(21):47-49.
華英,吐遜阿依·哈斯木,張怡,陳亞蓉.合理情緒行為護理對燒傷整形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2):11-12.
高利娟,劉義娟,高巧妮.探究心理護理在面部熱燒傷整形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貴州醫藥,2017,41(10):1107-1108.
尹淑霞.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在燒傷整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