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中圖分類號】R7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小兒腹股溝疝多見于男性小兒,在胚胎早期隨著睪丸下降帶動內環處腹膜下移,形成腹膜鞘狀突;嬰兒出生后若鞘狀突不閉鎖或閉鎖不完全,則與腹腔想通; 當小兒啼哭、排便等使腹內壓力增加時,可使未閉合的鞘狀突擴大,腸管、大網膜等即可進入鞘狀突形成疝。由于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遲,故右側腹股溝疝多于左側,雙側腹股溝疝比較少見[1]。腹腔鏡是一種微創手術,此手術具有快捷、安全,出血少,切口愈合快,有美容效果等特點,深得家屬喜愛。本院為40例患兒行腹腔鏡腹股溝疝囊高位結扎術,術后3天患兒痊愈出院,療效滿意,現將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在腹腔鏡下行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患兒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齡在1歲~8歲之間,單側34例,雙側6例,單側疝中有4例對側存在隱性疝。
2 護理措施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評估和心理護理,根據醫囑做好標本的采集和送檢,并通過檢驗結果和既往史的了解,認真評估患兒的患病情況、病情進展、有無手術及麻醉的禁忌證,以及患兒和家屬的心理狀況,加強與患兒和家屬的溝通,交流、接觸,主動向他們介紹手術概況,術前注意事項及微創手術安全有效的優點,進一步消除患兒和家屬的顧慮,并要及時給予患兒幫助和鼓勵,獲取患兒的信任與支持;逐漸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確保患兒情緒穩定;從而有效的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幫助患兒以最佳的狀態配合手術。
2.1.2 術前飲食護理 告知患兒家屬,術前1天禁吃甜食及其它易產氣的食物,術前少食或禁食牛奶、豆制品或含糖飲食,以減少腸脹氣;術前嚴格禁食6h,禁飲4h,嬰兒術前2h停止喂水,4h停止喂奶。
2.1.3 皮膚準備 做好手術區域皮膚的清潔,尤其是臍部皮膚。腹部手術患兒我們一般采用石蠟油對患兒臍部進行清潔,而石蠟油往往會對患兒的皮膚產生刺激,導致患兒出現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因此,對腹腔鏡手術的患兒,術前一天我們利用濃度為75% 的乙醇對患兒臍部進行清潔,操作時動作輕巧,從而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2.1.4 其他準備 術前一日復測體重,以便準確計算用藥量[2];術日晨遵醫囑導尿并排空膀胱,使膀胱處于空虛狀態,以減少膀胱損傷機率,擴大術野[3];建立靜脈通道一般選擇患兒四肢較粗較直的靜脈進行穿刺,并妥善固定留置針;與手術室護士嚴格按照手術核查制度交接病人后接入手術室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麻醉復蘇后護理 由于患兒較小,我院均采用全身麻醉并帶有鎮痛泵,易去枕平臥6小時,患兒麻醉復蘇后易哭鬧、煩躁導致導致腹壓增高,影響切口和復發,較小的患兒可以平抱于懷中,給患兒以安全感,讓患兒家屬配合護理工作,盡量減少其哭鬧。護士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防止患兒躁動、墜床撕抓輸液通道及傷口輔料等;密切觀察切口是否有出血,陰囊是否水腫;保持切口干燥、清潔;盡量避免小兒劇烈的哭鬧和咳嗽。
2.2.2 飲食護理 告知患兒家長患兒平臥6小時后,可枕枕頭,給患兒喝少許開水,觀察如無嘔吐,可半流質飲食,少量多次,術后1天,盡量避免食用牛奶、豆類和易產氣的食物,因術后二氧化碳殘留腹腔可引起腹脹,刺激膈肌致肩痛從而加重患兒的不適,護士應向患兒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癥狀多在術后48 h緩解[4]。
2.2.3 心理護理 年齡較小的患兒手術概念不清楚,盡量采用撫摸的方法,減少患兒的不適,年齡較大的患兒對采用支持、鼓勵、表揚等正向激勵的方法,使患兒減輕疼痛,盡快恢復;拔出尿管后,鼓勵患兒盡早排尿,防止因疼痛排尿延遲造成的尿潴留,同時還要囑咐患兒及其家屬確保切口的清潔、干燥,排尿時應合理接尿,避免切口污染。
2.3 出院指導 指導患兒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適當飲水,預防便秘;注意休息,在三個月內勿劇烈運動;患兒如發熱、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時,及時就診;保持切口的清潔干燥,如有滲出液要及時就診;出院7天后復診。
3 小結
腹腔鏡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術后疼痛輕,腸功能恢復快,可最大限度減少手術疤痕,術后護理較傳統手術相比容易,護士針對患兒不同的個體差異,做好術前、術后及出院宣教,正確指導患兒及其家屬正確掌握有關疾病和手術知識,通過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兒和家長能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促使患兒盡快恢復,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患兒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順應醫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李倩玉,李娟,呂芳. 腹腔鏡下雙側小兒斜疝手術的配合及護理[J]. 淮海醫藥, 2014,32( 6) : 612
王惠吾.小兒氯胺酮全麻后并發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上旬刊)2009,12:30~31
馮霞. 舒適護理在腹腔鏡下小兒疝氣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 2013,8( 33) : 231-232.
劉荷英.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7C):190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