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蘭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在臨床上,脾胃氣虛證患者主要表現為脈搏緩慢無力、舌苔發白、面色發黃、腹脹、消瘦、精神狀態差以及呃逆,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則會引發各種并發癥,包括胃腸疾病、厭食[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常規西藥治療,但由于西藥治療效果不夠顯著,常常需要配合中藥治療。本次研究將均于2015年01月份-2017年01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作為樣本,探究了在中醫內科疾病的脾胃氣虛證患者治療中應用四君子湯治療的有效性,總結如下: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文所選60例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均于2015年01月份-2017年01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療,將所選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參照組30例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30例患者則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四君子湯治療。參照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7-73歲,均值(43±2.84)歲。研究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8-73歲,均值(44±2.52)歲。將兩組患者基礎性資料實施常規對比以后,缺乏顯著的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參照組30例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也就是在患者入院之后,對其進行嚴密檢測,將其實際病情作為依據,選擇相應的西藥對其進行治療,1個療程為4周,持續治療四個星期。研究組30例患者則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四君子湯治療,基礎藥方為:甘草10g,茯苓20g,白術20g,人參30g。在此基礎上,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辯證加減治療,如果患者有心悸失眠癥狀出現,則在基礎藥方上加5.1 g;有心神不寧癥狀,則在基礎藥方上加棗仁3.1g;有腎陽虛證癥狀,則在基礎藥方上加附子8.1g;有痞滿腹脹癥狀,則在基礎藥方上加枳殼10.1g、陳皮10.1g。將以上所有藥物加水煎煮12小時,給予患者口服,每天服用1劑,分成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治療四個星期[2]。
1.3 觀察指標 經治療,患者各種臨床癥狀基本上完全消失,各項身體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為顯效。;經治療,患者食欲不振、排便異常、面色萎糜、氣短乏力等各種臨床癥狀相較于治療前有所改善為有效;經治療,患者食欲不振、排便異常、面色萎糜、氣短乏力等各種臨床癥狀相較于治療前更加嚴重或者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版本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描述,計量資料以()描述。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參照組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80.00%,研究組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96.67%,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參照組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參照組大,組間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存在統計的意義
3 討論
近幾年,伴隨國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均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很容易出現脾氣失衡、胃氣不調等現象[3]。我國中醫認為脾胃氣虛癥的主要誘因為不規律飲食、暴飲暴食、過度勞累與心思重,患者在臨床上會相應表現出口唇干燥、四肢寒冷、精神狀態不好、舌苔發白、消瘦、氣短、面色發黃等癥狀[4]。祖國醫學認為胃的主要作用為受納水谷,脾的主要作用為向全身運送水谷精微物質,如果人體脾胃健運,則氣機順暢,有降有升,但是如果脾胃氣虛,則會促使人體氣機升降異常。采取中藥四君子湯治療能夠健脾養胃、補脾益肺、安神益智;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能消化通便、止咳化痰、緩解心悸、健脾寧心。還有抗潰瘍、抗炎、鎮咳祛痰的作用,能夠對諸藥進行有效調和,尤其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治療效果顯著[5]。本次研究中顯示,參照組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80.00%,研究組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96.67%,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參照組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參照組大,組間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存在統計的意義。
綜上,在中醫內科疾病的脾胃氣虛證患者治療中應用四君子湯治療效果顯著,可推廣。
參考文獻
崔靜,崔琪.關于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08):1528.
尹向輝,許金全,常珂,張震,李苗霞.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8):7653-7654.
佘繼先.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100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8):93+95.
孔振.采用四君子湯治療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2):19-20.
王曉紅.中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中采用四君子湯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