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蘭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前言:在人們思想意識水平不斷提升的條件下,人們對于醫療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面醫保已經基本實現,醫保成為建立和實現分級診療體系的主導力量[1]。近年來,為加速分級診療的實現,我國制定并頒布了諸多的政策,然而在促進分級診療實現的過程中,效果卻并不顯著。因此,本研究對醫保政策如何進一步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進行探討。
一、二代銀聯卡優勢簡介
醫保卡,又稱醫療保險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同時也是一種多功能的借記卡,其作用在于身份識別和消費使用。醫??ㄔ谑褂眠^程中,主要有兩種方法,即門診和住院。全民二代銀聯卡是基于普通醫??ǖ幕A上發展起來的,相比于普通的醫保卡,其具有諸多的優勢,不僅兼顧普通醫保卡的所有功能,如身份識別和消費功能,更具有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分級診療,進而縮短患者的排隊時間和就診時間,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務質量與水平[2]。
二、目前我國分級診療體系的現狀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在這一背景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關鍵的。然而,目前我國在醫療資源配置以及醫療服務質量方面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大型醫院人滿為患,而基層機構門可羅雀就是最顯著的現象。因此,分級診療的實現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
分級診療模式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以及上下聯動。其中,基層首診主要是指在基層機構進行初步的就診。雙向轉診主要是指常見病、慢性病或多發病等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而對于復雜病應到大醫院進行就診,通過建立醫療機構雙向轉診制度等方式,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雙向就診流程。分級診療的兩個重要關鍵環節在于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的實現。另外,分級診療模式還包括急慢分治和上下聯動。急慢分治主要是指慢性病和緊急病進行區分。上下聯動主要是實現社區和醫院的合作長效機制。
醫保政策作為重要的干預政策,在促進分級診療實現的過程中,醫保政策的適當干預會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檢索和研究顯示,醫保政策對醫療分診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目前還難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為進步一提高醫保政策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北京于2016年12月推出了6項醫保政策,以推進分級診療的實現。天津于2017年落實并實現了居民醫保報銷比例的再提高[3]。通過對各地區醫保政策對分級診療作用的研究,醫保政策均能夠推動分級診療的實現。
目前,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方面,采用分級診療模式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2009年的新醫改方案中,我國明確提出了要建設分級診療體系。2015年我國頒布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在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原則、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步驟等等。目前,我國已經在多個省份開展了分級診療的試點,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16年,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又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并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4]。
然而,盡管我國在分級診療體系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廣東東菀市醫保基層首診的分級診療效果為例,從2017年的就診數據來看,醫院診療人次占比為67%,遠高于全國水平和廣東省的水平。同時,醫院的門診與住院比例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也就是說,基層分診治療中基層首診的效果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徒增就診環節。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發現,其關鍵在于基層機構醫療資源緊缺且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對已有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為進一步促進醫保政策起到促進分級診療實現的目的,對現有分級診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三、分級診療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資源顯著缺乏。通過對我國部分地區分級診療效果的分析,研究發現,在分級診療中,分級診療的實現還存在諸多的困難。其中,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療資源顯著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依據現行的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優先使用的藥物是基本的藥物。同時,由于慢性病在用藥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限制,進而導致慢急分治的效果不顯著。除此之外,基層醫療機構在診療設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從而導致難以滿足患者的最大需求。
(二)服務水平亟待提高。通過對部分地區分級診療效果的分析,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還處于較低的態勢。從人員數量這一角度來說,基層醫療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比較短缺。從人員質量這一角度來說,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大部分人員,不僅學歷偏低且經驗也比較缺乏。同時,部分人員還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在這種條件下,必然會導致居民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存在質疑,從而導致分級診療難以加速實現,并發揮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對醫療人員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晉升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基層醫療機構難以吸引高素質專業人員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四、醫保政策促進分級診療實現的二點建議
(一)注重利用醫保政策引導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通過對我國部分地區的研究和分析,制度因素和設備因素是導致醫療資源顯著缺乏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導致分級診療難以發揮實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未來醫保政策在完善方面,應注重從制度因素和設備因素的角度出發,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從制度因素這一角度來說,應進一步健全基層機構藥物制度,并建立完善監督制度等,以在保障基層醫療機構藥物使用安全的基礎上,為分級診療的實現奠定基礎。從設備因素這一角度來說,應建立并完善補償機制,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設備投入,以促使居民能夠逐漸向基層醫療機構流向。另外,還可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和強度,為基層機構醫療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提供支撐。除此之外,還可通過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多發病等的報銷比例,并提升大醫院疑難雜癥的報銷比例等方式,引導分級診療??傊?,醫保政策在干預的過程中,為實現分級診療,應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干預。
(二)注重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醫保政策能夠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關鍵還在于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為進一步提高服務的水平和服務質量,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各級醫療機構的線上診療平臺,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提高提供途徑。另外,還可通過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水平,進而提高服務的質量。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制度的推進,積極鼓勵醫生的自由職業等方式,實現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還可鼓勵各類醫療機構通過建立醫聯體等方式進行通力合作,以發揮協同的效應和作用,從而起到實現分級診療的效果。總之,為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基層醫療機構本身也應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如晉升制度等,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加速分級診療的實現。
結論:綜上所述,為進一步促使醫療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加速分級診療體系的實現是十分關鍵的。通過對目前我國分級診療體系現狀的了解,在全民換二代銀聯卡的條件下,提高醫保政策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速度是十分重要的。為促使醫保政策能夠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應注重利用醫保政策引導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還應注重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只有從這兩方面進行完善,方能促使醫保政策能夠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
參考文獻
梁鴻.推進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建立和完善家庭醫生制度[J].中國醫療保險,2016,12(1):3256-3258.
王震,蔡雪妮,王清華.醫保報銷政策能否引導分級診療——基于江蘇某市的調查[J].中國醫療保險,2017,26(5):10-13.
楊陽.創新醫保支付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J].消費導刊,2017,17(8):125.
竇豐滿.成都市實施分級診療的障礙及對策建議[J].前進論壇,2016,22(6):35-36.
孫秀玲.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問題及思路[J].經濟師,2017,13(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