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
【中圖分類號】R42.6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當醫院收治了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后,就非常容易發生患者和患者及醫護人員之間的交叉傳染的情況,所以做好消毒隔離預防傳染有關管理工作是及其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防止傳染性疾病大面積擴散的第一道防線,更是為整個醫院做好預防傳染性疾病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基本資料 從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份之間收集傳染性病患者共40例,這當中男性有30例患者,女性有10例患者,年齡在18到70歲之間,均齡在33.5歲,全部病患以往沒有傳染病史。
1.2 方法 對我市某醫院2011年1月到2015年6月份之間醫院所接收的傳染性病癥的工作處理情況的有關資料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對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登記記錄和傳染病病例記錄,患者數量和傳染病類型和數量進行了回顧并總結,并且對現階段該科室所進行了消毒隔離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了檢查和控制,進而總結出進一步加強醫院做好傳染性疾病的消毒隔離護理管理工作的具體方法。
2 結果。
通過對醫院傳染性疾病消毒護理工作質量進行回顧和分析后發現,護士對消毒隔離相關的制度標準掌握程度達到98%以上,傳染監控護理體系完善程度達到85%以上,對醫療垃圾處理符合管理標準的情況達到80%,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符合相關操作程序的程度達到了90%,所出現的疾病傳染性問題采用了一些消毒隔離的具體防護措施。
3 醫院的消毒隔離管理工作。
3.1 增強醫生和護理人員的真身防護意識和措施。醫院應定期對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傳染預防意識的培訓,使預防傳染理念在護理人員中得到深入的強化,增強醫護人員的‘標準預防[1],讓醫護人員充分地認識到傳染病患者病原體不只是通過血液和接觸到其皮膚黏膜來進行傳染的,傳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同樣具備傳染能力,也必須對其及時采取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所以,護理人員可以從這些方面來進行有效的消毒隔離預防傳染工作:①加強對護理人員自身防護感染的意識,利用各種形式對醫護人員進行預防和完全教育,對醫護人員定期進行有關方面的考核,強化醫護人員的預防傳染的意識;在科室當中選出醫護人員自我防護監督員,進而對醫護人員的不符合標準規定的操作行為等進行制止和教育,避免和減少醫護人員自身出現感染的情況;②防護措施應普及化。醫護人員再具體的護理過程當中,通常會接觸到患者血液和體液等傳染媒介,所以醫護人員必須在實際的操作的過程當中佩戴醫用手套,在特殊情況下還需要佩戴護目鏡,當完成護理操作后應及時清洗雙手,避免自身感染;③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應穿著工作服,佩戴帽子和防護口罩等防護措施,工作完畢之后應及時進行自身清潔消毒工作;④醫護人員還應及時的接種乙肝,甲肝等疫苗這一點也非常重要;⑤醫護人員在使用較為鋒利的醫療器械時應小心操作,避免出現被鋒利器械劃傷的情況出現,在操作時應佩戴防護手套,規避被劃傷的風險[2]。
3.2 切實有效的落實對患者的消毒隔離管理工作。對于病情較為嚴重,傳染病傳染能力較強的患者要進行單獨的隔離安置[3],這樣不僅對患者自身的治療有利,更是對可是當中其他患者負責,避免出現大范圍的病毒性傳染擴散傳播,進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對于屬于同一種傳染疾病的患者可以安置在同一間病房當中,禁止將不同傳染病類型的患者安置在一起,具體情況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安排;對患者應嚴格要求,禁止互相交換食品,圖書報紙和餐具等,更不允許亂串病房隨意走動,患者的個人生活用具要獨自使用,所使用的餐具應高溫消毒處理,進而規避交叉感染和自身傳染的情況出現[4]。
3.避免醫院內部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出現。在醫院當中要設置隔離診室,若所接收的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要接診到隔離診室當中,對不能及時確診為傳染性疾病的疑似患者,護士應對其進行訊問病史和相關的初步的檢查,盡早發現及時治療處置;對隔離診室的有關物品如地面桌面和各種儀器的表面每天都要在早晚各進行一次消毒處理,利用紫外線燈來對治療室和搶救室進行消毒[5];在實際的護理操作當中應充分重視無菌操作和無菌意識理念,應嚴格的執行科室所制定的有關消毒預防操作規范。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06(8)14——16
.劉艷.王雙玲.《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及其管理措施》.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3.08(02)10——14
.李向榮.《醫務人員強化醫院感染知識訓練必備》.M.北京.軍事醫學.2011.06(11)10——11
.李靜嫻.王俊.《感染性疾病科常見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J.醫療護理.2010.08.(10)24——28
.李興林.《急診科病人醫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醫療.2011.11.(0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