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佳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前言:ICU作為醫院的重要構成,其多收治危重癥患者。這類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差,易發生院內感染[1]。家屬探視是ICU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誘因之一。為了評估家屬彈性探視制度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將92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整個ICU病房護理管理流程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ICU病房護理管理實施家屬彈性探視制度的時間(2016年12月)為分組依據,分別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2017年6月-2017年11月這兩個時段,各抽取46例ICU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次納入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8±3.5)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5.0±2.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管理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即面向ICU患者家屬實施限制性探視管理:每天僅允許家屬探視1次,每次探視家屬人數不得超出2人,探視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家屬進入ICU前,需配合護理人員的要求換鞋、戴口罩,并穿隔離衣,以預防院內感染。
1.2.2 家屬彈性探視制度管理 觀察組實施家屬彈性探視制度管理:(1)探視準備。家屬提出探視要求后,護士需做好準備口罩、隔離衣等基本工作,并巡視ICU病房,確保患者未接受侵入性操作或搶救,檢查ICU病房內各儀器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后,向患者通知家屬探視消息,并進行床旁陪護。(2)彈性探視。將ICU家屬探視制度調整:每天一次,一人30分鐘,其余時間如家屬要求探視且獲得醫師同意后方可接待(由醫師評估ICU患者病情是否允許家屬探視)。(3)彈性探視制度宣傳。于ICU病區宣傳欄、走廊溫馨提示標語等途徑告知患者家屬探視制度,并通過向ICU患者家屬發放家屬宣教卡等方式,幫助患者家屬掌握ICU探視制度內容。同時建立溝通反饋渠道,聆聽患者家屬提出的建議與意見,適當選取其中的意見,納入ICU病房護理管理工作中。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家屬的滿意度,評分項包含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觀察兩組護患糾紛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工具選用SPSS18.0軟件。評估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對照組家屬滿意度86.96%,低于觀察組97.8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患糾紛發生率 對照組共發生4例護患糾紛,護患糾紛發生率8.70%,觀察組無護患糾紛發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ICU患者多伴有病情危重、病情進展迅速等特征[2],加之患者受到機體病變影響,抵抗力顯著下降,易發生院內感染,因此,ICU病房護理管理多采取限制ICU患者家屬探視的方式,實施護理管理。常規護理管理用于ICU病房,效果尚可。但部分ICU患者家屬由于過分擔憂患者病情,情緒易激惹,進而誘發護患糾紛,嚴重干擾ICU病房的秩序。
家屬彈性探視制度是指,以ICU患者家屬需求為中心,充分滿足患者家屬需求的一種新型管理方法。將其用于ICU病房護理管理,ICU患者家屬探視制度調整為:每天一次,一人30分鐘,其余時間如家屬要求探視且獲得醫師同意后方可接待,這種管理方法充分迎合患者家屬的心理需求。此外,這種管理方法通過發放家屬宣教卡、加強探視前準備等方法,為ICU家屬探視的進行提供保障,避免家屬探視彈性制度的運行增加ICU患者的院內感染發生風險。
本研究將92例ICU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給予兩組常規限制家屬探視制度、家屬彈性探視制度管理,結果表明:觀察組家屬的滿意度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86.96%(P<0.05);觀察組護患糾紛發生率0,低于對照組護患糾紛發生率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驗證了家屬彈性探視制度在ICU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因此,這種護理管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結論醫院可于ICU病房護理管理中,推行家屬彈性探視制度,以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并預防護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章伶俐,陶雁.家屬彈性探視制度在ICU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9):192-193.
臧舒婷,蘆良花,韓涵等.ICU患者發生醫院感染與家屬探視模式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501-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