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婧怡
(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黨校,重慶 408400)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并且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從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少年、教師、志愿者、基層黨員、邊疆人民、留學生、勞動模范、企業家等多個群體共回信29封,他給人民群眾的一封封回信無一不見證著他“以人民為中心”的實際行動。
(一)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概念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創造主體。從個體性來看,每個人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通過歷史活動獲取維持每日生活的必須生產資料,這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第一前提,這一需要被滿足以后,進而有了繁殖,然后有了家庭和代際承續,從此社會關系開始產生。也就是說創造歷史、推動歷史發展的不是抽象的人的概念或者一類獨立個體,而是現實的、有血有肉的人民群眾。正如恩格斯所說:“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輝煌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爭得的”①,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就是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活動中形成和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他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點,堅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②。在回信中,“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③、“同26億中非人民一道,為攜手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努力”④、“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⑤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各族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廣大勞動群眾的認同、依靠和信任。
(二)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統治者的馭民思想出現過多次發展。殷商時期重天敬鬼,春秋戰國時期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開始形成,后來隨著王朝更迭,我國古代民本思想經歷了重民輕天到民貴君輕的發展歷程,“以民為本的”思想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的統治。例如《史記》中“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尚書》載“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講的都是要根據民眾的生活狀況來判斷國家治理得失。
曾有媒體整理過他的書單,其中最多的就是《史記》《左傳》《三國志》《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中國歷史文化典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時常旁證博引其中的內容。
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對古代典籍、經典名句信手拈來。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中,他借用清朝詩人袁枚在《續詩品》中的“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勉勵中學生要打好做學問的根基,厚積薄發。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中,他引用《唐宋八大家文集歐陽修》中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來激勵當代青年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激活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賦予鮮活的當代價值,并以此勉勵我國青少年珍惜時光,奮發有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新時代的開拓者。
(三)承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因子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錘煉出了盡心盡力為人民謀幸福的目標。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毛澤東思想中的“人民當家做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強調的“要當人民的勤務員”“要平等待人”、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提出的“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等等,這些都體現出我們黨的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的革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他“從父親這里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⑥。習仲勛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要夾著尾巴做人。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新時代我們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承續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人民的血脈因子,曾在不同場合、以不同身份對“抗戰精神”“長征精神”“紅船精神”等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做出了一些列重要解讀。他認同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年的深情厚誼,引用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時的話語勉勵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⑦,他告訴青年人“延安是革命圣地,你們奔赴延安,體現了當代中國青年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⑧,鼓勵他們學習延安精神,錘煉意志品質,體現了流淌在中國共產黨人血液中的人民情懷。
(四)凝結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個人經歷
從16歲到陜北高原當知青開始,習近平總書記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在梁家河插隊,他挖冰打壩、科學種田、大辦沼氣、創辦鐵匠鋪……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好事、實事;在河北正定,他把“引進人才”作為抓手,向全國發出100多封“求賢信”;南下福建,他帶領福州市區領導在兩天內接待了超過700位來訪群眾,當場拍板、限期解決了近200個問題;主政浙江,他幾個月間走遍了全省11個市、30個縣;任總書記后,他常常出現在老百姓中間,耐心地聽人民表達意愿,細致地查看人民生活細節。
可以說從農村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從普通公民到國家主席,他經歷了村、縣、地、市、省、直轄市直至中央的所有層級,這些經歷讓他深刻體驗到了人民的冷暖疾苦,也讓他在給人民的回信更生動、更親切。給浙江寧波余姚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的回信中他回憶“15年前到你們村的情景我都記得,我一直惦記著鄉親們”,在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中談到“我在西部地區生活過,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識,那里的發展需要人才”,這些都細致入微地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關切。
(一)為了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边@體現了黨以人為本的初心,代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人民做出莊嚴承諾。
1、高度關注民生福祉
為了人民,要高度關注民生福祉,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了精準判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物質文化的需要轉變為美好生活的需要,延續了我們黨一心為民的根本立場,就是要與時俱進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的醫療服務、更美的自然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人民回信中也一直關心如何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北梁小學即將恢復為完全小學,同學們上高年級不用跑遠路了,在學校能喝上直飲水、洗上熱水澡”⑨中,我們看到了黨和國家對政策的動態調整,根據實際需求把握撤點并校的尺度?!白屫毨У貐^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⑩背后蘊含的是“扶貧必須扶智”的深刻認識,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案骷壵诩涌燹D變職能、大力簡政放權,目的之一就是讓市場更好發力,讓企業創新創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詮釋,進一步強化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價值導向。
2、敢于擔當人民責任
“擔當”一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高頻率出現,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感,對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重大責任。正如馬克思曾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
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代領導集體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全面從嚴治黨、筑牢執政之基。他在給人民群眾的回信中說“十九大剛剛召開,黨將帶領各族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站在人民的立場,鼓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干勁,推動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帶動全體人民共同努力。
(二)依靠人民,“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也就是說堅持群眾路線,緊緊依靠廣大群眾,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1、體現在對發展道路的清醒洞察上
當前,我國正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關鍵時期,面對著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依靠人民,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在披荊斬棘中創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舞臺上貢獻中國智慧、發出中國聲音,都在于堅持了僅僅依靠人民。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在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群眾的回信中,他關心青年人的成長,在多封回信中都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并且希望青年人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祖國和香港的未來,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更是提到“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我們有了人民這一無比強大的力量依靠,中國的發展道路會更加光明。
2、體現在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說“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主體力量是人民群眾,依靠力量仍然是人民群眾。

(三)尊重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這飽含了對人民的贊美,中國人民書寫了發展歷史,創造了中華文明,培育了民族精神。
1、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要認識到人民既是是財富創造主體又是成果享受主體,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是國家管理主體與權力監督主體,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形式,讓人民有廣泛的參與選舉、參與決策、參與管理、參與監督的權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福建企業家的回信中對“30年前,福建55位企業負責人大膽發出給企業“松綁”放權的呼吁,很快在全國上下形成共識,成就了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段佳話”印象深刻,并呼吁企業家們為加快企業改革發展提出建言倡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尊重人民群眾在利益實現中增強參與政治經濟建設的積極性。適逢兒童節、青年節、勞動節、教師節等節日,習近平總書記也會在回信中對相應群體發出問候,展現出他心中有民、尊重人民的人民情懷。
2、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群眾的回信中,多次談到了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他認為中央美院老教授提出的“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他認同浙江寧波余姚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的付出,并指示“村黨組織團結帶領鄉親們艱苦奮斗,發展紅色旅游,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農業”;他認可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文明和黨的關懷,并提出“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的要求。這些都體現了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堅持從群眾實踐中汲取營養、增長智慧。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思想

中國夢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體現了讓人民夢想成真、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24個字從國家建設、社會運行、個人修養三個方面表達了最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二)統籌發展適應人民期待的民生戰略


如圖1所示,對習近平總書記的二十九封回信按照主題分為激情青春、教育事業、民族團結、一線工作、國際交流等十五類,同一封回信有多個主題的重復計算。不難看出鼓勵青少年堅持高揚理想、腳踏實地、甘于奉獻,飛揚“激情青春”的主題最多;對大學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貧困地區教育等“教育事業”主題的關注緊隨其后;維護邊疆穩定、重視邊疆發展的“民族團結”主題和科技創新、墾荒創業的“一線工作”主題占比也很大。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領域的關心關懷,直接體現到了執政興國的治理上。他要求要落實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發揮好共青團的作用;他高度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他強調要著力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層次,尊重民族差異、包容文化多樣;他提出并完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速發展……可以說,全面深化改革適應人民的期待,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注 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②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③2013年10月1日,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
④2018年8月29日,給參加“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的青年代表回信.
⑤2018年4月30日,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的回信.
⑥2001年10月15日,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給父親的一封祝壽信.
⑦2017年12月30日,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回信.
⑧2017年8月15日,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的回信.
⑨2018年5月30日,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
⑩2015年9月9日,給“國培計劃(二〇一四)”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回信.
?2014年7月8日,給福建企業家回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017年10月28日,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
?2018年3月1日,給浙江寧波余姚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的回信.
?2014年3月4日,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
?同8.
?2013年12月5日,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
?2018年2月14日,給宏晞、顥凝等香港“少年警訊”成員的回信.
?2017年9月23日,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
?2017年10月11日,給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回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