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香
(新疆五家渠第六師醫院血液凈化室,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可清除其血液中的毒素及代謝廢物,但也會清除其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導致其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有研究表明,為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法進行護理可有效預防其低血糖的發生[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為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法進行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間在新疆五家渠第六師醫院血液凈化室接受血液透析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58~78歲,平均年齡為(65.5±5.3)歲;其病程為1~22年,平均病程為(8.6±3.6)年。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57~79歲,平均年齡為(66.5±5.3)歲;其病程為2~23年,平均病程為(9.6±3.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同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前,告知患者停止使用胰島素。2)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出現低血糖的癥狀。當患者出現低血糖的癥狀且其末梢血糖低于3.9 mmol/L時,遵醫囑為其靜脈注射500ml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2]。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法進行護理。實施的方法是:1)對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過程進行詳細的了解,總結分析其出現低血糖的原因。2)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營養醫師及專業醫師成立質量改進小組。3)對現行的護理流程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并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4)根據現行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未采取預防低血糖的措施、患者對低血糖的相關知識掌握不足、未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對患者的飲食情況未進行調節等)制定持續質量改進護理計劃,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該護理計劃進行改進和完善。5)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前為其準備好食物并在其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若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2~3h后出現低血糖癥狀,可讓其適量進食,以提高血糖的水平。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2.5~3.5h時測量其末梢血糖的水平,對于血糖水平較低的患者,讓其適量的進食以補充其營養、提高其血糖水平。對于進食困難的患者,可遵醫囑為其靜脈注射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以提高其血糖的濃度[3]。對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其完成血液透析1h后為其靜脈注射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對患者進行與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及低血糖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以加深其對血液透析過程及透析后其出現低血糖原因的了解。與患者進行交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以避免其發生低血糖。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1.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透析完成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血糖的平均水平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透析完成后血糖水平的對比(mmol/L,)

表1 兩組患者透析完成后血糖水平的對比(mmol/L,)
組別 例數 血糖水平進行血液透析前 進行血液透析后對照組 50 8.92±2.80 4.74±1.52觀察組 50 8.78±2.91 7.00±2.73 t值 5.1144 P值 <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透析完成3~4h后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透析完成3~4h后出現低血糖情況的對比[%(n)]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紊亂導致其肝腎功能受到損傷是其并發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會導致其發生終末期腎病,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將患者血液中的毒素、代謝廢物等進行清除的血液凈化方法。該方法具有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等優點。葡萄糖是一種小分子物質。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葡萄糖分子會受濃度梯度的影響進入到透析膜中。進行一次血液透析(4h)會使患者失去葡萄糖25~30g,進而可使其發生低血糖[4]。持續質量改進法主要包括發現問題、組織、澄清、理解、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幾個階段[5]。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透析完成后血糖的水平較高,透析完成3~4h后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
綜上所述,為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法進行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其發生低血糖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