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周 于超剛
摘要:作為保衛世界的和平,保證國家安全的一員,部隊的人員需要有健全的教育管理體制,才能在遇到危險時,迅速的把自己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世界各國的態度轉變和整體局勢的變化,我國的部隊教育管理體制經歷過多次改革,逐漸的成為了現在符合中國國情的體制。本文對部隊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史演變進行整理和分析,希望對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部隊;體制;改革;歷史演變
1、新中國成立初期全面探索
建國伊始,我國面臨著許多嚴峻的考驗。從軍事上來說,國民黨還有大量的殘余在負偶頑抗;從經濟上來說;當時的中國不僅科技落后,而且由于常年戰亂,資源幾乎消失殆盡;從國際上來說,以美國為首的科技大國并不愿意承認中國為勝利方,依然在某些地方對中國進行阻擾。因此這一時期,我國的部隊的教育管理體制正處于摸不著頭腦的階段,只能像瞎子摸石頭過河一樣,通過過去的經驗來規劃,但是過去的經驗有嚴重的局限性,根本無法適應當時部隊的要求,另外由于是戰爭剛剛結束,所以絕大多數的文化經濟都處于剛剛恢復的階段,此時實施過去的體制無疑是雪上加霜。直至后來我國的第一部憲法在一九五四年頒布,部隊的體制逐漸有了形成的感覺,但只是勉強地適應,直至后來我國與蘇聯成為了戰略性的合作伙伴,并向他們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并將我們的體質加以完善,才最終形成了當時部隊的體制。
2、借蘇聯體制建立部隊體制
在這樣的情景下,我們開始向蘇聯學習他們的部隊體制,并結合我國的國情,開始全面建設屬于我國的部隊教育管理體制。這一時期,終于逐漸地形成了我國部隊的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并隨著時間的前進,慢慢的走向了正軌,并為未來的局勢發展做了大量的鋪墊。新的管理體制,不僅僅提高了部隊人員的全體素質,甚至使部隊整體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但是,蘇聯的體制終究不是我們的體制,雖然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結合了我國的各種各樣的國情,可是大部分的還是根據蘇聯本身的情況來進行變革,或者直接照搬照用。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中,這個體制給我們帶來許多不便,甚至是我們產生了依賴性,然后出現矛盾,然后繼續進行學習,最終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3、戰爭壓力導致快速發展
核武器的誕生使我國的外部安全力量,突然受到了來自蘇聯和美國這兩大強國的軍事壓力。我國國家領導人憑借著“早晚會打核戰爭”的想法,動員全國上下推進科技的發展,爭取早日使我國也能發出核子彈。因此全國進入緊張的備戰期,俗話說壓力就是變相的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部隊的軍事力量不僅得到了切實有效的加強,而且也進一步的充實了部隊教育管理體制。但是全國上下由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神經變得極其敏感,就像一根拉緊的繩子,一個不小心,就斷了,加之前一段時間的文革,對我國人民的思想文化造成極大的沖擊,使我國部隊的后備力量受到極大的影響,以致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經濟發展形勢,停滯不前,無法進步。導致我國剛剛建立的部隊教育管理體制再次處于瓦解的危機當中。
4、復原調整時代
自步入八十年代,國家的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1985年的五月份,對于世界安全問題新定義,國家部隊與國防建設未來實施的戰略性改變,就是指在準備“提早打、努力打、打核戰斗”的準備戰斗狀態,實實在在的改換到和平時代的建設道路上面,國防運動制度建立走進轉好與調解的時代,意味著部分專門委員會的轉好、整頓和具有決定權力基層的規范。國防運動制度的基本性改變革新大部分完成,有效的提高了我國經濟進展,然而,因為這一次的改變是在準備戰斗時期步入和平發展時期,所以,在根本上能夠說是重大復員。因為這個時期不存在了敵人,使準備戰斗動員的目的性喪失了,還有某層次過度的注重順從和工作于經濟建設,讓戰斗動員的大體建設沒有了關注,尤其是動員制度上,國家經濟結構與負責管理層的革新,許多經濟動員部門被瓦解。
5、新式部隊教育管理體制的誕生
這一時期,由于國家爆發了海灣戰爭,因此我國部隊發現現代化軍事力量的重要性,部隊教育管理體制開始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并且由于核武器等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武器的誕生,戰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進行單一的武器力量的比拼,反而重視的是整體的軍事力量,也因此部隊教育管理體質制的重要性越發突出。由于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臺獨問題,為了維護國家的權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我國發起了一國兩制的政策,也因此我們發現了現在的部隊教育管理體制的不足,需要再次改革。改革時期主要突出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使人民積極參與維護國家主權的隱形斗爭之中。而部隊教育管理體制也開始結合法律,經濟,政治等多種因素進行了改革,最終目的就是形成多方面,多形勢的新式部隊教育管理體制。
6、總結
俗話說"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國即將成為未來的世界強國,為了支撐這一偉大理想,一定需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堅強的后盾,不僅如此,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需要指引這股力量前行的方向的體制,那就是新型的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部隊教育管理體制。現在體制目的是從防御型徹底轉化為攻防兼備,這不僅是因為經濟發展的選擇,更是一種現代軍事思想上的進步。當然這種進步,是鑒于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而產生的,所以我們可以清晰的看見,如今的軍事管理,正以一種更加開放合作的態度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跟上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使之更適合一個大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 蔡麗娟. 思想教育研究. 2006(06)
[2]不同心理素質訓練方式對軍人心理健康與個性的影響[J]. 楊國愉,馮正直,王平,劉云波,王江瀾,羅旭東.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05(06)
[3]改進部隊教育管理[J]. 王永存. 政工學刊. 2001(03)
[4]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部隊管理的基本途徑[J]. 趙景田. 管理世界. 1994(04)
[5]提高青年學員教育管理效益的要旨[J]. 張靜,趙贄. 政工導刊.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