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美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再只注重語文分數的高低,而是更加重視完善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使學生在短暫的45分鐘課堂學習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有效性;
就學科特點而言,語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礎的一科,它內容廣泛、豐富,學習的形式也比較多有讀、聽、說、寫等,并且語文與個人的交流能力息息相關,往往語文素養高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突出,與人交往也比較得心應手,所以學好語文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改掉以往“填鴨式”的課堂教學狀態,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調動課堂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精選教材內容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不單單是教師傳播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它還涉及到其它要素,其中就有周圍環境,即課堂教學的氛圍。判斷一節課程的氛圍好壞最直觀方法就是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課本內容有無作出反饋,若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說明此時的課堂教學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教師就應該反思問題出在哪里并且及時的糾正。但是傳統課堂教學并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重視學生課堂的反饋情況,一味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機械刻板的灌輸給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從一節課的開始講到結束,45分鐘的課程中很少與學生進行積極地互動,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容易走神,甚至感到語文學習枯燥無趣,進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堂反饋情況,積極地調節課堂氣氛。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有調節課堂氛圍的意識,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或者在課堂玩一些簡單的小游戲等多種方式營造輕松愉快地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的教授過程中可以穿插本章節的梳理探究的內容,比如:穿插“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的探究,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姓氏接龍”的游戲,看看那個同學知道的中國的姓氏數量多。這個小游戲不僅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氣氛,打破了課堂的沉悶狀態,還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情景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語言上單純講授語文教材內容并不能讓學生全面感受文章的風采和所傳達的信息,所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也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節時,由于涉及的人物角色較多,并且文中有許多篇幅描寫人物神態、心理活動。為了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場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再現情境。并且為了更好的演繹文中角色,學生也會更加認真地閱讀故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文章中心。因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文章故事之中,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精選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高中語文一篇文章的內容較多,尤其是文言文,但是課堂教學課時有限,如何在短短45分鐘之內將教材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教授給學生呢?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規劃課堂時間,精選教材內容,將文中的主要內容全面的講解給學生。也就是說,在教師課堂教學時沒有必要一字一句將整篇文章通讀給學生,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因教師講解教材內容時不夠突出重點,就會出現學生聽了很多但是還是沒有把握文章中心內容的現象。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應該對于文章進行酌情的“刪減”,不太重要的內容可以一帶而過,將講課重心放到重要的片段。
比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時,由于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本身難度系數就很大,再者教材大綱明確規定了重要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解讀文章時,分清主次,不用講解文章的每一個字,而是著重講解:顧、就、發等文言詞的含義和用法,以及學習文中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并且體會在送別荊軻出發時為什么先“為變徵之聲”再“為慷慨之聲”使學生更好的學習作者刻畫人物性格時采用側面烘托的技巧,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教師要集中講授文章的主要內容,摒棄以往眉毛胡子一起抓的缺點,沒必要的不用逐句講解,留下文章精華部分,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當今語文的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精選教材內容來等幾個方面構建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課堂教學進而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加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劉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路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3).
[2]周香. 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