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蓮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數學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較大的益處,所以教師要加強對數學教學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培養優秀的數學素養,包括邏輯性思維能力、抽象性思維能力等。教師要做好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工作,讓數學課堂可以順利的實施下去,充分提高數學課堂質量。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原則,在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的情況下去開展教學設計,能夠讓每一個學生能夠自主、積極的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質量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設計中較為隨意,無法掌握數學教學進度,直接影響了數學課堂質量,所以教師要加強對數學設計的重視,利用教學設計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1.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原則
1.1發展性原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本著發展性原則,主要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為前提,能夠為學生長久的數學發展之路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學設計一定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實實在在的獲得知識,積累學習經驗,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在數學教學設計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放在第一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
1.2開放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只有遵循開放性原則,才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自主的探索問題,培養優秀的探索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與記憶。在數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設定師生交流、溝通環節,這樣才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數學學習進度與需求,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1.3生成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生成性原則,追求更高的數學教學價值,引導學生不斷的去創新,遵循對話、活動、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學活動原則。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生成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過程中不能夠盲目去復制,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創造出一個動態化的數學課堂,針對性的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2.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性的方法
2.1合理制定數學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工作中首先需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充分結合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教學目標過高會讓學生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而教學目標過低會降低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所以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制定數學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確定位置”的時候,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要能夠掌握確定位置的具體方法,可以在方格紙上詳細的找出位置,這樣在數學教學目標確定了之后就能夠圍繞著這一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對新的課程有著較高的積極性,教師剩下的教學任務教師采用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2.2充分分析學生情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需要把數學課堂教學的主導權教給學生,充分去分析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把學生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首先,教師要分析學生的起始學習能力,例如,對概念、辨別、規則、高級規則等認知,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時候,這個就屬于規則學習范圍,而學生只有具備概念能力才能夠開展規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這道題的解答來分析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與進度,針對學習能力、掌握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加強輔導工作,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加強數學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優秀的邏輯性思維能力與創新性思維能力。
2.3充分開發、創造數學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在教學課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需要充分的去開發、創造數學教材,利用教材內容合理、科學的開展數學教學設計工作。教師除了需要合理應用課堂教材內容,還要善于利用課外數學優秀素材去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充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教材內容較為枯燥、復雜,而教師就要善于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把教材內容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的時候,教學知識就只有寫概念性的內容,而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把這堂課讓學生以動手操作的形式來加深對三角形的認知,在課堂上學生準備三根木棍,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三角形任何兩條邊的和都要比第三邊大,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夠把死板的教材內容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變現出來,也能夠培養學生優秀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等。
3.總結
總之,教師要加強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工作的重視,在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不僅僅能夠學到數學知識,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琳.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性的探究[J]. 亞太教育,2016(36):24.
[2]鮑銀霞,楊愛華.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觀察報告[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