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鍵
摘 要: 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排球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本文從小學生排球學習的興趣入手,并結合對小學排球教學過程的分析與思考,從排球教學的形式和教學方法等角度出發,提出培養學生學習排球的途徑和方法,以提高小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 小學生 排球教學 興趣培養
排球教學是通過學習排球的基本知識、技術、戰術,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提高學生的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提高心肺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發展人際關系,培養積極參加排球運動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以愉快的情緒和熱情投入排球運動,力爭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能否上好排球課的關鍵因素是教師能否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以豐富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方式與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等激發與保持學生的排球學習興趣。
一、學生對排球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1.學習目的影響興趣形成。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對排球不熟悉,體育課上不認真學習排球,課后更不會碰排球,學生接觸排球的時間很少,因此很難對排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學模式影響學習興趣。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展示排球運動內涵的魅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使得他們在學習排球時積極性不高。在墊球等學習過程中由于球太硬或者墊球的姿勢和部位不正確,導致學生手臂酸疼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3.鄉鎮學校排球運動的氛圍不是很好,受傳統教學評價的影響等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原因之一。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體育教師應明晰,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習慣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排球教學中只有注重學生運動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熱情地學習排球知識技術和掌握科學鍛煉的身體方法,熱愛體育,健身愉悅。為此,體育教師在排球教學中應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課的開始部分,如果學生活動積極,那被調動的不僅有學生,還包括教師。因此,教師要通過巧妙地導入,創設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教學,為一堂好課奠定基礎。(1)問題導入。結合課堂內容,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出一些與排球教學相關的趣味問題,激發學生討論和思考問題的濃厚興趣,就會提高學生探求的學習興趣。(2)故事導入。各種和體育有關的奇聞軼事往往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有時還會激起學生課外的練習興趣,自己尋找鍛煉的方法。如在講述中國女排獲得輝煌“三連冠”的老一代女排“鐵榔頭”、“天安門城墻”的由來時,激發學生對名人的崇拜,引導他們向她們學習。
(二)教法多樣,激發興趣。體育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在課中利用情景教學法、游戲競賽法等,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墊球時,可以采用單人對墻墊球、兩人對墊、三人墊球、隔網墊球等多種形式,以完成墊球的教學任務。對于一些優秀學生,可以給他們幾分鐘時間展示各自的才能。(1)鼓勵激趣。鼓勵激趣有激勵作用,積極性高的學生不僅能提高練習的興趣,而且能持久,潛在能力會超水平發揮。表揚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如對于連續墊球次數多的學生獎勵“炎武好習慣”獎勵卡,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保持獲得的榮譽,他們的積極性比你想象的會更強。(2)分層激趣。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接受能力等差異不一,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可以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有利于“好學生”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技能,有利于“差生”提高身體素質,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3)聯想激趣。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用生動活潑的比喻強調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學生就會產生新奇感,也能興奮愉悅地練習。如:講解上手發球動作要領時要求學生拋球同時做屈肘后引動作,用甩鞭式的快速揮臂方法在伸直手臂的最高點全掌包手擊球。這樣既可以加深對動作的理解,提高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4)電教激趣。在課的結束部分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消除疲勞,既陶冶情操,又愉悅身心。
(三)感受愉悅,保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1)體驗成功,感受愉悅。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中要保持學生持久的體育興趣,就必須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形成運動的積極情感,充分感受“學會了”的愉悅,“提高了”的欣慰,“獲勝了“的喜悅。如:在體育課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素質,運用分層教學,每人都有一個基礎層次,同時靈活上升下降。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最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2)構建環境,感受愉悅。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寬松學習環境的前提,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以飽滿的情緒、強烈的自信主動學習。為保持教與學的愉快,還要挖掘其快樂的潛力。如:在音樂下完成動作,運用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以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3)滿足需要,感受愉悅。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表現欲,這對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是有重要意義的;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表現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對學生的表現欲置之不理,禁用“你不行”之類的話語給學生潑冷水,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善于把學生的表現欲巧妙地引到與此相關聯的體育課堂之中。通過課外的練習,提高練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石國興.初中排球教學如何提高學習興趣.現代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陸祥軍.運動技能遷移在排球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
[4]江義炯.排球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