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乃琦
【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資銀行為已經摒棄了以往的“零合作博弈”,而轉向了“合作性競爭”。合作性競爭是一個新的營銷策略,指的是當某個企業發現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將發現的市場機會把握在手中時,其便會與其他企業進行資源共享、共同開發市場之后做大市場,以追求各自利益。而當今中外資商業銀行所采取的策略正是“合作性競爭”,競爭即合作,合作即競爭,良性的競爭對雙方都有益處。本文將對中外資商業銀行的競爭合作情況進行解析并探討其前景。
【關鍵詞】 零合作博弈 合作性競爭 競爭合作前景
一、我國銀行在國外發展情況
從1929年中資銀行在英國倫敦設立第一家中資海外銀行起,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的發展越來越快。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快速發展,在全球各個地區與合作伙伴共同開設相關機構,為全球范圍內的人們提供服務。以中國銀行為例,中國銀行目前在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服務機構超過700家。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積累沉淀,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在海外形成了品牌效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但國外的一些商業銀行卻將其視為勁敵,使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的發展速度大大減慢。目前我國許多銀行都在國外有著很好的發展,尤其是在人民幣業務上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擴張十分迅速,在世界各地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做的貢獻越來越大。
二、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經營情況
在外資銀行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為了中資銀行的發展,我國對于外資銀行有著很大的限制,對此外資銀行對于在我國的發展設立了明確的戰略規劃和業務定位,在我國開始平穩快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關分支機構數量不斷增加
直到現在,世界范圍內已有超過30個國家在我國設立了營業機構,而且這些機構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而它們的服務也從僅有的內外幣互兌業務擴大到了人民幣的相關業務,目前超過一半的外資銀行已經批準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權力,不僅如此,已經有一些國外銀行開始了網上銀行的業務。除了這些比較基本的業務,還有很多業務也已經準許開展,如:國債承銷、金融衍生產品、QFII托管、企業現金管理、個人的財富管理等。
(二)銀行涉及資產快速擴大
截止去年,我國外資銀行的金融資產已達1751億美元,市場占有率逐漸上升。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發展也得到了所屬國家的大力支持,相關資產不斷增加,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尤為明顯。
(三)服務質量上升,盈利性提高
國外銀行在華發展至今,盈利性也逐年遞增。而在盈利增加的同時,它們的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如不良貸款率已明顯下降。
三、中外資商業銀行間的競爭與合作現狀
(一)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間的競爭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普遍認為外資銀行的加入主要會導致所占市場份額降低、客戶減少、人才外流這幾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但就這幾年的情況來看,這些方面的問題不太明顯,但仍有比較大的競爭。外資銀行盡管所占資產小,但其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因此,外資銀行的競爭不容小覷。由于外資銀行在華收到很多的限制,如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激烈競爭的格局還未出現,但這些限制正在逐漸撤銷,所以中資銀行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1、外資銀行來華后市場份額變動不大
以2016年的情況來看,在中外資商業銀行的貸款、存款等各類資金所占比例中,外資銀行僅占幾個百分點。且外資銀行在我國所占的金融資產比例保持穩定,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的沖擊并不大。但在國際結算業務上外資銀行卻到了近乎壟斷的地步,對中資銀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像付匯、押匯等業務。在這些業務上,外資銀行對沿海城市的影響尤為明顯,像廈門、天津等。以廈門為例,2016年外資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的市場份額占比為56.15%,對中資銀行的經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2、外資銀行主要對象不在中資企業
外資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在于所屬國家的跨國企業,占到了50%到60%,而中資企業客戶僅占10%到20%。所以原本所屬中資銀行的客戶減少量很少,而外資銀行又推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對于中資銀行的發展反而有很大的推動。
3、人才出現雙向流動
中資銀行的薪酬及待遇正不斷提高,所以中資銀行的精英力量流失并不明顯,甚至還有一些國外企業銀行家加入中資銀行,推動了中資銀行的發展。而且我中資銀行也加強了愛國方面的教育,人才流失情況越來越少。
(二)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合作情況
中外資銀行都非常清楚,盲目競爭對于雙方的發展都有不好的影響,而且雙方也看到了對方發展中的可取之處。中外資銀行以各自的優勢,相互合作,基本上表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業務合作方面
中外資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了戰略聯盟,并簽署了相關協議。雙方都偏向于選擇單方向的業務合作,如信用卡業務、貨幣互換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等。這樣不僅加快了外資銀行的發展,對于中資銀行形成良好的產品競爭力也有不小的幫助。有些外資銀行的規模較小,難以滿足大型企業的要求,而有些大型跨國公司便被介紹到中資商業銀行,對于中資銀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如今雙方也在合作進行一些新型業務的開發,這對雙方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2、股權合作方面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中外資銀行在合作的時間內建立了大量合資銀行。比如中國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又合資建成上海巴黎國際銀行,又和韓國合資建立青島國際銀行。隨著金融業國際交流的逐漸施行,外資銀行越來越希望占有合資銀行的更多股份。于是在外資銀行的爭取下,中國銀行在上海巴黎國際銀行的50%股份轉讓給了法國巴黎銀行,使其成為在華首家外資獨資銀行。因此,中外資銀行合資的方式將逐漸減少,雙方將注意力放在了參股和獨資方向上。外資銀行以中小企業為重點,在中國市場上開展相關業務,取得了很大成就。2003年我國發行了《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相關事項》,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的勢頭就越來越大。外資銀行在不斷擴大參股比例后又慢慢爭取部分管理權,進而獲得董事會席位,參與相關管理。有些中資銀行也引進了參股外資銀行的管理方法并進行實施,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加快了中資銀行的發展,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擴張也因此加快。相對于中小銀行,我國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對于外資銀行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外資銀行都積極爭取在大型商業銀行的股份,成為了熱門對象,發展也越來越好。外資銀行也利用國有銀行的特點,在各大網店推廣其業務。中資銀行在選擇合作對象上考慮也十分全面,盡量選擇對自己發展有比較直接益處的外資銀行進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將戰略聯盟成立之初的目的達到。
四、對于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合作前景分析
(一)競爭前景分析
如今,中國對于外資銀行發展相關業務的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基本上已經取消,中外資商業銀行的競爭逐漸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業務競爭
在業務競爭上主要表現在貨幣互兌業務和部分人民幣業務上。外資銀行在外匯業務上有很大的優勢,對于跨國公司的誘惑力較大。而且作為熱點的中間業務也成為了中外資銀行的競爭對象。像國際結算業務等占有較大市場的業務已經陷入了激烈的競爭。網絡銀行也成為了雙方競爭的重點,而且外資銀行有著更早且全面的網絡銀行方向的發展。為了彌補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外資銀行必將在網絡銀行上下很大的功夫。
2、客戶競爭
中外資銀行對于優質客戶均產生了很強的偏向性,優質客戶對于銀行發展至關重要。在外資銀行剛開始發展時,它們的主要業務對象是一些跨國公司,而如今,它們的競爭對象向優質客戶傾斜,優質客戶在中外資商業銀行的利潤中均占很大一部分,在中資銀行中占了60%左右而在外資銀行中占了80%左右,優質客戶的競爭激烈可想而知。
3、地域競爭
在地域上,主要以東南沿海和我國中心城市等發達城市為主。外資銀行發展的首要地區就是經濟特區的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金融需求大,富裕人口比重大,成為中外資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區域。國家對這些發達城市的發展也比較重視,因此這些地區在今后地域限制完全取消后也必將成為中外資銀行競爭的主要區域。
(二)合作前景分析
為了自身的發展,中外資商業銀行的合作范圍會越來越大,為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對于外資銀行的引入條件會逐漸放寬。在以往,我國對于外資銀行在中資銀行的股權有很大的限制,而外資銀行在這方面的限制會逐漸放寬,外資銀行在中資銀行的管理上的發言權會更大。而到那個時候的合作不會是現在業務和管理這些表面上的,而會是更深層次的。中資銀行會抓住機會,在產權制度等外資銀行擅長的方面積極借鑒,完善自身、努力發展。學習外資銀行發達的管理制度和技術而為我國所用。外資銀行也可以利用中資銀行的銀行網絡開展其業務,發展速度也會加快。中外資銀行甚至會合作開創一些新穎的業務,無論如何,雙方的合作是雙贏的,緊密的合作只會是發展的推動器。
五、總結
中外資商業銀行如今的競爭與合作是緊密相連的,這就是“競爭性合作”說法的來源。對于中資銀行,應該抓住機會,利用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與外資銀行進行合作并學習相關先進技術。而外資企業在我國得到的好處和龐大的金融體系也會使他們通力合作,這是一個雙贏的“競爭性合作”。
【參考文獻】
[1] 王仁榮.跨國公司跨境并購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2.
[2] 葛延青.中資銀行對外資銀行合作性競爭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
[3] 郭海婷.中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競爭性合作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4] 尹應凱.我國銀行業市場進入的博弈行為分析[D].復旦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