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容
【摘 要】 行為金融學融合了經濟學和心理學,用以研究投資者的行為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不久,作為一個證券市場,投資者對其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對于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規范投資者行為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 行為金融學 股票市場 投資者行為
一、引言
行為金融學系統的解釋了關于許多投資者的異常行為,走出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在心理學的輔助下,從投資者的心理活動出發,較好的闡述了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行為金融學是我們研究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工具,對監管者和交易者都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監管者而言,研究市場投資者行為能保持市場的良性發展,從市場占有者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到很多啟示,因此從行為金融學角度看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不確定條件下的認知與行為偏差
(一)過度自信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往往對會自己的判斷過于自信,常常無視運氣的成分,把成功歸功于個人的能力。投資者的過度自信會使投資者高估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而導致過度交易,這種現象在金融市場上并不少見。由于過度自信,有時在錯誤明顯的情況下投資者都會執著于原來的決定。過度自信導致了交易量的增加,導致市場波動性過大。投資者過度自信常常會導致其難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或者說是健忘。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度自信,容易產生沖動的念頭。
(二)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在面對同等的損失和收益時,投資者所表現的情緒波動更大,這些人遭遇損失帶來的消極影響大概是他們得到收益帶來的正面影響的兩倍。在遭遇損失時,投資者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情緒,但過激的情緒卻是不太正常的。遭遇損失是自己的決策失誤所致,這帶來的失落感會迫使投資者為自己的決策辯護,于是就有了心理成本。投資者在盈利上沒有心理成本,這就導致了心理上的不對稱。
(三)后悔厭惡
后悔厭惡指投資者在做出錯誤決定后因感到后悔而痛苦的行為。人們在做錯事后常常會感到傷心并產生挫折感,他們不會以更長遠的目光看問題,而且常常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來掩蓋自身的痛苦。對于這些投資者,做錯事的原因越簡單,他們就會越后悔。和損失厭惡一樣,正確決策帶來的興奮往往小于錯誤決策帶來的失落。后悔厭惡不僅僅在做錯決策后產生,同樣的,在未做決定后也可能產生。比如,對于一支股票,一個朋友的強力推薦你購買,而你又有自己的看法,最后沒有買。后來該股票價格大漲,即使你未受到任何損失,其產生的后果可能比做錯誤決策時更大,在股票市場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四)心理賬戶
人們常常不經意的低估一些資金的價值,像買彩票中的獎金、賭場贏來的資金及突然的橫財等。人們對于這些財產往往是看的很輕的,他們主觀的對資金進行價值分類,這種現象就叫做心理賬戶。心理賬戶是人們簡化復雜心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心理賬戶中,人們根據資金來源和用途對資金進行分類,不同的賬戶中同等價值的資金在這些人心中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三、股票投資者比較典型的行為
(一)跟隨有經驗的投資者
有些進入股票市場不久的投資者因為經驗不足,往往喜歡求助他人,而且他們對股票市場是出于無知的狀態。股票市場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正因這種不確定性,投資者會尋求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即尋求一些有名的證券公司或者賺了錢的朋友,有些人也會按照報紙上對某股票的看法進行購買股票。因為這些人認為與其無目的的行動不如跟著有經驗的人來,在無知的情況下,投資人跟著前人的經驗進行投資,還可以學習一些經驗,這是最好的方法。
(二)從眾行為
行為一也可以納入從眾行為,不過行為一有其特殊性,故筆者將其單獨作為一點。根據投資人依賴的對象的差異,從眾行為還可以細分為以下三點:
1、跟隨機構投資者
股票市場上的參與者可以分為兩類:市場型和技術型,有些人在學習了一定知識后,覺得自己是市場型的,而機構投資者主導著市場,所以他們就聰明的跟隨機構投資者做決定。這些人在做決策時會將機構投資者的決定納入參考范圍而且占相當大的比重。這些決策者主要從報紙上獲取消息,他們認為政策和消息都不會對決策產生影響時的消息有真實性。
2、跟隨“權威人士”
這些投資者對于股票市場的情況并不熟悉,而且他們也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專業知識。在一些朋友的介紹下,他們會在加入一些QQ、微信群,跟隨著所謂的專業人士去買股票。但這也產生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曾經就有因跟風買股票而傾家蕩產的事例。這些投資者開始一點一點跟著買嘗到了甜頭,最后下決心決定買入多支股票,之后股票價格卻一路直降,導致了損失的產生。
3、跟隨市場其他投資者
很多投資者一般都看股票的成交量和價格,因為很多人買的股票,其價格上漲快,成交量又高。這是股市規模的重要指標,所以很多投資者都會將其納入參考,從而導致了從眾行為的產生。有一個成語叫“三人成虎”,人都愿意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看法或者權威人士的觀點。有些人剛開始也會對這些觀點產生懷疑,但當自己相反的觀點意見最后錯的離譜后也都選擇了相信。這些權威人士的觀點的確能使他們常常贏,而且他們基本上是不需要過多的思考的,只需投入資金就能賺個盆滿缽滿。這也是他們與新手的區別,他們不需要吸收新的知識,他們已經有了只夠多的知識。他們只需在投資時從他們的知識庫中找出熟悉的模式就能找到很多重要的信息,這也體現出了知識積累對于股市投資者的重要性。
盡管這些投資者的從眾行為有時的確能為他們獲得大量利益,但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自己還是要進行知識積累,說不定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權威人士。
(三)特例獨行行為
有些投資者游離在那些普通投資者之外,他們只會忠于自己的判斷,我行我素,只要他們認定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他們就會堅持于自己的判斷。這些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同。有時候他們與普通投資者做出相同的決定然后獲得利潤,而有時他們會與普通投資者做出完全不同的決策,然后他們獲得了更多的利潤。他們的特立獨行是建立在他們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股市投資經驗上的,所以他們知道何時跟風而何時逆行,最終獲得高額利潤。
四、關于規范投資者行為的建議
(一)政府進行投資者行為規范
1、政府的政策要合理
出臺的政策應該具有穩定性、透明性和前瞻性,這樣才不會給股市帶來沖擊。政府出臺的政策應該充分考慮所有股市交易參與者的利益,以保證投資者的良好投資行為。中國證券市場很大的一個特征就是政府的干預過多,歷史上很多股市震蕩都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干預,所以新出臺的政策需要得到投資者的心理認同。對于規范投資者行為,政府的出面必不可少,但是不合理的政策出臺會影響其他政策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導致股票市場的震蕩。
2、對投資者進行教育
像教育學生一樣,經過長期的重復教育是可以規范一些不正確行為的。投資者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到他們的決策,很多個人投資者者就是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夠而常常做出錯誤決策。很多投資者因此對自己不自信,從而因為心理差以及受羊群行為影響做出一些錯誤決策。
(二)投資者自身行為規范
1、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
我國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雖然認識到了股票市場的高風險性,但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還比較弱。對于投資者而言,不僅要增強股票方面的知識,還要了解有關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發現自身的心理弱點而針對糾正。個體投資者相對于其他如機構投資者等投資團體還是有很大的劣勢,唯有提高自身素質方能有效降低市場風險。
2、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使投資者更好地控制自身行為,成為股市贏家:
(1)有良好的期望心理。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要保持有期望心理,每次投資都會有一定的期望值,投資結束之后就要對自己的期望值進行客觀評價。沒有達到期望值就要進行自我反省,吸取此次教訓;達到了期望值也要戒驕戒躁,積累經驗,為后面更大的成功做鋪墊。
(2)有耐心。成功的投資者往往都知道最好的投資時機,而那些沒有耐心的投資者最后都會鎩羽而歸。不論是在股市將漲之時還是下跌之后,投資者要想在最好的時機投資,就必須學會忍耐。
(3)對自己有信心。想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最重要的事其實是戰勝自己。不論股市如何發展、其他投資者者如何瘋狂投資都不能隨波逐流,在投資之前要有自己的認識,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自己覺得最正確的決策。自信的投資者往往有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不要聽取朋友或他人的慫恿。錢是自己的,怎么投資要經過自己的思想。
(4)有自我管理能力
投資者要時時刻刻控制、管理自己,調節自己的行為。在進行投資前,投資者要明確自己的投資目標,對自己的投資要有一定的規劃。在規劃好后,一定要注意規劃中的時機,在投資時,時機非常重要。每當規劃實施一部分,投資者就要進行分析,分析規劃完成度并進行評估,如有差異及時改正,有錯誤也要及時思考錯誤原因,這些失敗經歷對于以后的投資都有很大的影響。失敗后也不能過于消極,應該充分認識自我,打好精神,以利再戰。
【參考文獻】
[1] 顧欣.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市場收益率影響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 唐黎軍.證券市場個體投資策略與投資行為研究[D].武漢大學,2013.
[3] 李靜.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4] 童燦.基金經理的“有限理性”行為對基金投資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