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楠 顧秋玥 高薇 李君達
【摘 要】 當今,農村社會轉型速度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以及農業與非農業收益差距的擴大,土地拋荒的現象較為嚴重。同時,中央出臺土地確權頒證的政策,意在明晰產權,經研究發現,土地確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土地流轉,增強農戶心理安全感,進而減少農地拋荒行為。基于此,必須做好土地確權的收官工作,確權時,必須固定土地和農戶之間的權屬關系,也要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市場,促進土地流轉,以減少農地拋荒行為。
【關鍵詞】 確權頒證 農地拋荒 土地流轉 結構方程模型
一、引言
我國現階段,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社會轉型速度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以及農業與非農業收益差距的擴大,土地拋荒這種態勢愈演愈烈。土地拋荒已經從一個經濟問題發展成為社會問題。若不及時加以解決,未來可能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業安全。
并且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仍有殘缺,農地權屬不夠清晰,權責不夠明確,導致農地所有權主體的虛化與錯位,致使農戶本身無心經營土地,或者對土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產生憂慮,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戶對土地的拋荒。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土地確權頒證工作,確權頒證之后,農戶是否會因為產權的明晰而減少拋荒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對浙江省紹興市進行實證調查,引入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土地確權對土地拋荒的影響路徑,從而提出針對土地確權背景下減少拋荒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自國家提出全面開展土地確權頒證以來,土地確權受到的社會關注也越來越多,大量學者關于土地確權做出了全面而系統的研究。
有學者認為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安排對農地流轉存在著顯著的影響[1],且可以利用 double hurdle模型實證分析得出:土地確權可能會影響農戶的農地流轉行為以及規模,這是由于確權提升了農地產權安全性,激勵了生產,影響了要素市場和土地的交易價格與成本[2]。關于土地確權與農戶心理,有學者研究表明土地確權也對農戶心理產生影響,正式的土地權利證明文件增強了農民土地權利保障的信心,從而消除流轉農地的權能喪失顧慮,增加農戶安全感[3]。 關于土地確權對農戶長期投資的影響,基于產權理論,有學者提出產權不穩定會導致土地長期投資減少,生產行為短期化,農地使用效率降低,最終導致土地價值耗散[4]。相反,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可以被穩定安全的產權所激發,進而促使農戶在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要素,如化肥,由此,生產收益曲線外移,農戶對農地的需求也會擴大[5][6]。
農地拋荒,是在經濟原因、社會原因、自然原因、制度原因單一或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制度原因具體來說包括耕地資源的產權制度缺陷和資源配置的非市場化[7]。 有學者把拋荒產生的根本原因歸納為農業收益相對低于其他產業以及農業生產中由于生產成本提高造成的生產要素流失[8]。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國內外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少數研究涉及確權對長期投資與農戶心理的影響。且這些研究成果多是以宏觀視角去探究土地確權政策產生的影響,沒有將產生的影響具體到某一個具體的領域;其次,這些研究成果多是兩兩研究土地確權、流轉機制、土地拋荒,缺少全局視角將這三者聯系起來分析,少量的關于確權對拋荒影響的文獻也僅僅回答了有沒有影響的問題,沒有進一步發生作用的影響機制。
因此,本課題在確權產生的眾多影響里具體探討農地拋荒,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政策一作用路徑一結果”的研究范式,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浙江的土地確權與農地拋荒進行實證分析,并且考慮外部條件,探討土地確權對土地確權的具體影響路徑。
三、研究設計
(一)理論分析與假設
本文意在研究土地確權對農地拋荒發生作用的影響機制,在閱讀文獻、歸納總結之后我們認為確權主要通過長期投資、土地流轉和農戶心理三個因子來對農戶的拋荒意愿產生影響,并作出總的假設:
H1:土地確權對農地拋荒有負向顯著影響
1、土地確權、長期投資與農地拋荒
產權理論認為,在產權不明晰的情況下,農民對土地沒有完整的使用權,從而失去對土地進行長期投資的積極性,生產行為也傾向于短周期。而長期投資的減少會導致農地的使用價值得到耗散,務農機會成本也隨之提高,導致農戶在權衡拋荒與務農后最終選擇拋荒。其中,資本、勞動力或者科技的長期投入增加也有利于隱性拋荒的改善。于是我們作出如下假設:
H2:土地確權通過促進長期投資,減少土地拋荒
2、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與農地拋荒
土地確權之后,土地邊界糾紛減少,地權穩定性得到提高,同時農戶對承包經營權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使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下降;同時土地確權之后,在稟賦效應、“價格幻覺”以及農地升值預期的作用下,土地流轉的交易價格也會有所提高,有利于土地流轉的順暢進行之后,從而有利于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戶收益,農戶拋荒的意愿也會相對降低。于是我們作出如下假設:
H3: 土地確權通過促進土地流轉,減少土地拋荒
3、土地確權、農戶心理與農地拋荒
土地確權之后,產權穩定性、產權明晰度與產權安全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農戶認識到土地的重要性,對土地的未來收益呈樂觀態度,安全感也得到提升,可以大大提高農戶積極性,以此減少隱性拋荒和顯性拋荒。于是我們作出如下假設:
H4: 改成土地確權提升農戶安全感,減少土地拋荒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模型選擇
為精確分析各潛變量對農民農地拋荒的影響,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研究假說進行驗證。具體估計方式可用如下 3 個方程式表達:
測量方程:,反映潛變量和可測變量間的關系;
結構方程:,反映潛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
2、變量界定
因變量選擇:
本文選擇η農地拋荒作為因變量,并把因變量的取值限定在【1-2】,分別把農戶“顯性拋荒”定義為y=1,把農戶“隱性拋荒”定義為y=2
自變量選取:
①土地確權變量:包括產權明晰度、產權穩定性和產權安全性
②長期投資變量:包括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科技投入
③土地流轉變量:包括土地流入面積和土地流出面積
④農戶心理變量:包括農戶對土地重要性的認知、對土地收益的樂觀程度和擁有土地的安全感
各自變量的具體定義見表1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文選擇浙江省紹興市作為調研地點,紹興市在去年落實了土地確權政策,并且土地拋荒現象比較嚴重。本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以及網上發放問卷,共收集了有效樣本306份。本小組運用amos23.0以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土地確權、長期投資、土地流轉、農戶心理與農地拋荒之間的關系,執行SEM,得到下圖及表
由表2可知CMIN/DF為1.974,小于3以下標準, GFI、AGFI、NFI、TLI、IFI、CFI均達到0.9以上的標準,RMSEA為0.057,小于0.08,各個擬合指標均符合一般的研究標準,因此可以認為這個模型由不錯的配適度。
依據結構方程路徑圖和標準化路徑系數統計表進行假設檢驗,可以看出,土地確權對長期投資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不成立,長期投資對土地拋荒同樣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也不成立。可能是由于紹興市地區的土地使用已經比較集約,種植技術也早已比較先進,即使進行土地確權,也不會再促使農戶進行土地資本的投入,而且紹興市許多農村都有著較快的城鎮化進程,從事務農的人本來就少,土地確權也不會顯著增加每畝土地的勞動力投入。相應的,長期投資不發生顯著變化,土地拋荒行為也幾不受影響。
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成立。在確權之前,存在著產權不明晰、邊界難以界定的情況,土地流轉會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影響,但是土地確權之后,產權變得明晰,農戶少了很多顧慮,再加上紹興市城鎮化進程很快,將土地流轉承包給農業大戶進行經濟作物種植的現象愈發普遍,這種大的趨勢也導致流轉增加。同時土地流轉對農地拋荒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假設也成立。土地流轉之后,原本拋荒的土地得到利用,土地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
土地確權對農戶心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成立。土地確權之后,農戶表示土地產權變得更加明晰,對自己土地產權的歸屬更加有安全感,同時確權頒證這一程序化的流程,使得農戶對也對土地重要性的感知有所提升,土地在經過確權之后,大多數農戶表示對土地未來的產權所屬以及經濟收益表示樂觀。農戶心理對農地拋荒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假設成立。農戶在增加了對土地安全感、重要性以及樂觀程度之后,大多表示出了流轉土地的意愿,因為土地流轉更加有保障,特別是對于已經拋荒的農戶,進行土地流轉也能帶來一定的收入,因此農戶在得到一定心理保障之后,土地拋荒的現象會有所減少。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土地流轉因子和農戶心理因子對土地拋荒的影響是最顯著的。說明土地流轉的增加可以有效減少土地拋荒,這主要是因為土地通過流轉,流入到真正需要土地的人手中,如一些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他們大面積種植,集約化程度提高,成本降低,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利潤,土地拋荒的現象自然有所緩解。特別在城鎮化進程較快的地區,務農人員的流失已是必然趨勢,這時就必須加快土地流轉。同時,農戶的心理也是影響土地拋荒的重要因素,只有農戶在心理有所保障,他們才愿意將土地進行流轉,從而減少拋荒。
長期投資不顯著影響土地拋荒行為。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戶并不會因為土地確權而顯著增加或減少對土地的要素投入,特別是勞動力要素,這與調研地區城鎮化、工業化趨勢明顯有關,務農收益顯著低于其他職業,即使進行確權,也不能使勞動力重新從事農業。
(二)對策建議
1、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的收官工作
早在2013年,國家就明確提出,將于2018年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確權頒證的收尾階段,各項工作都已經比較成熟,但是不能松懈,在確權過程中要明晰土地產權邊界以及權屬關系,讓農戶的心理得到保障,從而促進土地的流轉與集約經營,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減少土地拋荒現象。不能為了盲目完成確權目標,對產權的界定工作馬虎,這也會對未來的土地產權糾紛埋下隱患。
2、確權必須固定土地和農戶之間的權屬關系
固定土地和農戶之間的權屬關系,指的是在確權工作進行之后,土地的產權就不要輕易改變,從而永久性保障農戶的承包經營權。如果朝令夕改,那么就失去了確權增強農戶心理安全感、樂觀程度的作用,一旦農戶對確權政策不再信任,那么由于確權帶來的土地流轉也會相應減少,土地利用率也不能得到改善。
3、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市場,促進土地流轉
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從而加速土地流轉,增加土地利用的集約程度,減少土地拋荒。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可以建立并完善農村社會服務體系,由政府、農業合作社、中介機構及金融機構等組成的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農民利益,并且促進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與小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使拋荒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強化農戶土地流轉簽訂合同的意識,農村中人情關系緊密,許多人僅僅依靠口頭協議來進行土地流轉,這就導致一旦交易中出現糾紛難以得到解決,因此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簽訂正規合理的流轉合同是很有必要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有效減少交易糾紛,從而有效促進土地流轉,進一步減少土地拋荒問題。
【參考文獻】
[1] 鐘文晶,羅必良. 稟賦效應、產權強度與農地流轉抑制——基于廣東省的實證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2013(3):6-16,110
[2] 葉劍平,蔣妍,豐雷.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調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調查的分析和建議[J]. 中國農村觀察,2006,(04):48-55.
[3] 黃季焜,冀縣卿. 農地使用權確權與農戶對農地的長期投資[J]. 管理世界,2012,(09):76-81+99+187-188.
[4] 姚 洋. 農地制度與農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中國農村觀察,1998(6):3-12
[5] 馬賢磊,仇童偉,錢忠好. 農地產權安全性與農地流轉市場的農戶參與——基于江蘇、湖北、廣西、黑龍江四省(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15,(02):22-37.
[6] Alston,L. J. Libecap,G. D. and R. Schneider,1996,“The Determinants and Impact of Property Rights: Land Titles on the Brazilian Frontier”,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Vol.12,pp.25~61.
[7] 馮紅燕. 農戶耕地拋荒的驅動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1.
[8] 孔祥智. 農業現代化國情教育讀本. 中國經濟出版,2015.
系2017年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作品,項目名稱:土地確權對農地拋荒的影響機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XDC2017099
作者簡介:趙雨楠,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15級本科生。
顧秋玥,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
高薇,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專業2015級本科生。
李君達,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