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
【摘 要】 本文首先對農業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進行了闡述,農業保險有助于安定農村居民生活,提高資金利用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進程等,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農業保險的供求狀況,同時經濟政策也能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并以此做出了農業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圖;最后選擇江蘇省農業保險實施的實際案例,并進行了相應的分析,以說明農業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并為后文的實證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 農業保險 農村經濟 江蘇
一、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農業經濟大波動也會引發國民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我國作為農業災害事故頻發的國家,其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農業保險的積極開展對農業總產值的提高以及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農業保險及其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農業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
(一)農業保險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1.有助于安定農村居民生活
農民通過農業生產來獲得滿足其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所需的資源,一旦農業生產遭受災難,就會使得農產品產量下降,農民收入也會降低,這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正常生活。而農業保險可以為農戶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保證農民的正常收入,維持其家庭正常生活。
農業保險的實施能夠有效的分散農業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并且對農戶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這將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增加農戶的農業收入,同時由政府補貼的農業保險會使得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提升了對農業災害的抵御和處置能力。
農業風險有可能導致農業生產的停滯,這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市場的正常供需,導致供需失衡,價格變動,進而影響到所有人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影響社會安定。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的保障可以使得農業生產盡快走上正軌,保證農產品的正常供給并維持價格的相對穩定,進而保證農民安定的生活。
2.有助于農業保險與農村小額信貸的協同發展
農業保險能夠為農戶提供意外災害經濟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民的正常收入水平,也提升了其還貸能力,使得信貸機構有足夠的資金使其正常運轉,進而使得農民與信貸機構的關系得到改善。
同時,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增強農村金融資源力量,并能夠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鼓勵農民參加培訓,提高風險意識,進而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高農產品產量,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率。農業保險與農村小額信貸的協同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3.提高資金利用率
農戶投保農業保險所支付的保費是保險公司的收入來源,保險公司將這些零散的資金進行集中并且利用專業技術進行再投資進而獲利,這就將農村資金高效的轉化為社會資本,使其具有更高的增值能力,優化了資源配置,大大提高了農村資金的利用率,同時也提升了社會的總價值。
(二)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保險的作用
1.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農業保險的供求狀況
農業保險賠款給付總量主取決于保險公司能夠集中的農村保險資金規模,該資金規模雖然受到投保農戶數量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農業總產值對保險業資金規模的制約。農業總產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農業保險的供求狀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農戶的可支配收入就越高,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也就越大,而農戶所支付的保費以及政府的補貼力度直接決定了農業保險的供給能力,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情況下,農業保險供給與需求所達到的均衡狀態促使農業保險向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進而使得農業保險業發展的步伐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二者的相互作用促進了其共同進步。
2.經濟政策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
國家制定的經濟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經濟手段對農業保險進行宏觀調控,對農業保險企業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其朝著更加符合國家經濟政策的方向發展。同時,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業保險的發展,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往往是為了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更能推動農業經濟甚至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其改革一般會使農民的農業生產收入增加,進而其投保積極性也會提高,所繳納的保費金額也不斷提高,這就促進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三)農業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分析
前文已經闡述了農業保險的影響因素有農業風險、農民收入水平、農戶的保險意識、政府補貼以及保險公司規模,本研究中衡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農業GDP、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以及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
福利經濟學理論說明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對農村福利的作用,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使得政府的財政補貼也隨之上升。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增加其投保農業保險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農戶投保之后會降低農業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甚至會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戶收入,進一步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另外,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其保險意識也不斷增強,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戶會選擇投保,這就促進了農業保險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案例分析
近年來,江蘇省農業保險快速發展,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保險通過賠款給付或者政策扶持為農戶補償一定的經濟損失,同時也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下面將通過實際案例進行說明。
(一小麥赤霉病防治指導
2012年小麥赤霉病大面積發生以來,淮安區的小麥生長已經連續四年發生較為嚴重的赤霉病,成為小麥減產的主要病害。赤霉病是一種可防不可治的農作物病害,只有適時合理的防治才能阻止它的發生,一旦防治失當就只能受其所害。當下正是預防這種病害的較佳時機,中華財險淮安中心支公司急種植戶所急,近日組織一批具有農技專長的農險顧問,到田間地頭對一些種糧大戶進行了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技術指導,具體教授他們如何“見花始防,盛花再防,遇雨補防,一噴三防”等防治方法。
通過一系列的防治指導,淮安區的農戶避免了一些經濟損失。正是有了農業保險,才使農戶在大災之年及時恢復生產,不至于因災返貧。
(二)棚內蔬菜理賠案例
如皋禾盛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人保財險如皋支公司投保鋼架、薄膜及棚內蔬菜各750余畝。因遭暴雨襲擊,大棚及棚內蔬菜損失嚴重。接報案后,人保公司派員與如皋農險辦、蔬菜辦專家一起對大棚及棚內蔬菜受損情況進行了查勘定損。此次災害主要造成520畝棚內處于始花期的青花菜全部因內澇受損,被保險人獲賠23萬余元。
該公司因事先投保農業保險,在損失發生時及時獲得了相應的賠款,而不至于承受慘重的損失,這就使得該農業科技公司的其他項目能夠順利進行,進而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小麥理賠案例
王某某向人保財險啟東支公司投保小麥種植保險及附加險,參保面積為1360畝。受對流天氣影響,啟東市出現暴雨大風天氣,導致小麥大面積受損。啟東市農險辦組織農委、人保財險公司及鎮(鄉)三農保險服務站等人員多次實地查勘、取樣、測產、鑒定及調查統計,確定該農戶小麥受災面積為500多畝,損失率34%,被保險人獲賠近10萬元。
司某某向紫金財險南通中支公司投保小麥種植保險及附加險,投保面積870畝。受暴風雨天氣及后期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小麥倒伏發芽現象嚴重。通州灣示范區、紫金保險立即組建查勘小組,在按村初核申報受災情況基礎上,先后三次深入田頭對司成林受災田塊進行查勘,最終核定司某某受災面積400余畝,賠付11萬余元。
王某某和司某某所投保的小麥種植保險及附加險,使得受損的小麥得到了合理的經濟賠償,使其農業生產得以正常進行,農戶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緊急應對冰雹災害
2016年,豐縣、沛縣的多個鎮受冰雹影響,對投保的露地旱生蔬菜和果品造成災害。洋蔥、大蒜等葉片被打;梨樹果、蘋果花也受到冰雹打擊。為維護
投保農戶利益,兩地農險辦迅速啟動應急方案,于災情發生后,要求災害發生地所在中心鎮網點做好準備,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鎮的農保員開展災害統計和查勘工作。
豐縣農險辦、農委、氣象、人保財險公司等單位組成6個應急小組,分片包干,全面開展工作,應對災情。沛縣也成立應急小組,組織相關人員前往受災鎮開展應急工作,力爭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并對實際損失進行了相應的經濟賠償。
農險辦的行為讓受災農戶第一時間看到查勘人員的出現,真正讓農業保險深入人心,讓投保農戶放心。同時獲得的經濟補償使得農戶的投保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不但保持了該地區的經濟穩定增長,也促進了農業保險向更高水平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農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蘇省養殖業為例[J]. 林樂芬,陳燕.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2] 我國農業巨災基金制度政策試點、國際經驗與制度設計[J]. 李林,翟義剛,郭贊. 農村經濟. 2017(01)
[3] 我國農業保險不對稱信息實證研究[J]. 王國軍,王冬妮,陳璨. 保險研究. 2017(01)
[4] 政策性農業保險供給評價及影響因素——基于江蘇省2300戶稻麥經營主體的問卷調查[J]. 王步天,林樂芬. 財經科學.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