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春楠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作業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理論及其優劣勢,其次將兩種方法進行了比較并對其進行了評價,指出企業在加強內部管理應用作業成本法更有明顯優勢,從而促進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
【關鍵詞】 作業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兩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兩種方法的含義、理論依據不同,確定損益的程序也不同,分別有各自的優劣。本文結合兩種方法的特點,分別介紹了兩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優缺點。同時為了滿足企業對內、對外管理的需要,初步探討了兩種成本計算法結合運用的模式。
一、作業成本法及其優劣勢
一般認為,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作業的劃分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總裝、質檢到發運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的作業的跟蹤,為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增強決策、計劃、控制能力,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程序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將制造費用分配到同質的作業成本庫,并計算每一個成本庫的分配率;第二階段是利用作業成本庫分配率,把制造費用分攤給產品,計算產品成本和優勢。
作業成本法主要有以下一些優勢和特點:
1、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導致的成本信息失真問題,能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
2、傳統成本管理的主要是產品;而作業成本法不僅包括產品,而且包括作業。企業改進作業鏈,減少作業耗費,提高作業的效益成為可能。
3、作業成本法是更廣泛的完全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涉及較多方面的成本,這樣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業的進行定價等相關決策。
4、所有作業成本均是作業的,這有利于企業分析成本產生的動因,進而降成本。
5、作業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義,因為它相當于是一種實現成本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相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統”。
作業成本法也存在一些缺點:
(1)按作業成本法計算的產品成本存在不符合稅法要求的情況;
(2)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形態的劃分是一種假設的結果,本身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
(3)當面臨長期決策的時候,作業成本法的作用會隨著決策期的延長而削弱。
(4)在未來人工費用弱化,制造費用占主流時,作業成本法的作用可能存在分析局限性。
二、完全成本法及其優劣勢
完全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而變動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即成本作為一種資源耗費,是企業為獲得一定經濟效益所付出的代價,最終從企業收入中得到補償。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需要補償的成本越低,企業的經濟效益越高。
完全成本法的優點是使人們更重視生產,有刺激生產的作用,更符合配比原則中的“因果配比”。因為生產產品的成本,無論是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還是制造費用,全部都要歸集到產品中,并在產品實現銷售時從收入中一次扣除。但存在很多缺點:
1、存在計算的利潤受到存貨變動的影響,即當期增加銷售以前生產的虧損產品時,不僅不會提高利潤,反而會使利潤下降。違背企業實現利潤的原則。
2、固定性制造費用的分配存在主觀臆斷性,過于依賴會計人員職業判斷,且工作量較多。
3、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對制造費用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提高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完全成本法主要適用于編制對外的會計報表的實際中。
綜上所述,現行的完全成本法是將成本按其經濟用途進行分類,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作為產品成本,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從而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方法。采用該方法確定的凈收益能夠滿足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是編制對外會計報表的通用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其嚴重的缺陷,它不能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業績評價等方面。因此,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對于產品成本的計算采用完全成本法就不如作業成本法有優勢。由此,作業成本法得到重視并逐步應用于各國的企業內部管理方面,這種計算模式在許多現代企業中被廣泛用于內部管理,它能科學反映成本與業務量之間、利潤與銷售量之間有關量的變化規律,因而在經營預測、經營決策、業績考核和加強成本管理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尹明明;作業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較及其運用[J];經濟師;2011年08期
[2] 張學惠;王久霞;作業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利潤表融合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1年16期
[3] 王變梅;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楊化峰;郭景先;談完全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應用[J];財會月刊;2006年28期
[5] 韓娜;結合案例淺談作業成本法及其應用[J];大家;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