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帆
摘要:廣場舞是一種融健身、娛樂、觀賞為一體,與現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體育健身運動。本文在結合高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廣場舞的社會價值、體育鍛煉價值、促進身心健康及人際關系等特性進行了分析,證明將廣場舞教學融入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調節心理狀態,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廣場舞;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72-01
一、高校校園文化與廣場舞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文化形態,是指一所高校在大學教育理念的導向下,在特定的大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它是一所高校辦學精神和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也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新型的大學校園文化急需建設。提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創建建設高校和諧校園的有效辦法。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隨著“全民健身”口號的提出,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與支持,體育健身的物質條件不斷提高,參與運動的人數不斷增加,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瑜伽、太極、健美操等各種健身方式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通過全民健身,人民體質健康得到很大改善,這對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強化健身意識,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廣場舞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適應性廣泛,音樂響起隨到隨跳人人皆可舞之,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健身運動,因此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并得以發展迅速。將這項全民參與的健身運動融入高校校園,將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二、廣場舞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首先,廣場舞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走進高校校園有利于加強校內空間與校外空間的聯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實現國家對學校提出的陽光體育和終身鍛煉的要求。在大學校園開展廣場舞教學,讓它成為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重要內容之一,能讓人民群眾喜愛的社會活動在學生階段就得以傳播,加強了高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把廣場舞發展推向更為廣闊的空間,也必將讓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其次,廣場舞具有體育鍛煉的價值,具備健體、健美雙重作用。現代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較差,長期缺乏鍛煉,經常進行排舞練習,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都得到了良好鍛煉,同時消除了大腦疲勞和精神緊張,達到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各方面活動能力的良好效果,對大學生終身鍛煉起到積極作用。在優美動聽的舞曲中,廣場舞用心靈共享把情感注入舞姿之中,表現出各種動靜姿態,塑造出各種美妙組合,創設出健與力、動與靜、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意境,給人們一種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練習廣場舞對姿態、形態、神態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當今大學生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因此大學生經常參加排舞練習是一項很好的美體訓練,不僅能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強健肌肉,還能運動降脂,達到瘦身美體的效果。
再次,廣場舞內容豐富多樣,實用型強,是一個有著廣泛群眾基礎,兼具流行性與娛樂性的休閑運動,可以調節情緒、調節生活,很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心理學認為,注意是受指向制約的,即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在翩翩起舞中,參與者注意力必然集中在優美的舞曲音樂中,伴隨著節奏將情感展現在舞姿上。經常參加廣場舞的練習,能讓大學生在動聽的舞曲和曼妙的舞姿中,消除學習上緊張的情緒,緩解考試、就業和情感的壓力,陶冶心靈,感受到愉快的情緒,從而達到身心結合的最佳狀態。
此外,廣場舞作為一個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的活動,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大學生們的交際圈,也就是說起到了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在大學生活階段,人際關系問題一直是一個影響學生自身心理健康和校園文化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讓大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廣場舞團隊中來,不僅增強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也提升了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豐富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三、在校園推行廣場舞教學的困難及對策
然而,在校園推行廣場舞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如高校推廣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建立相關組織,缺乏練習的氛圍,部分沒有學習基礎的大學生,尤其是男生認為個人素質和先天條件較差,擔心接受能力差,肢體不協調,動作不優美導致信心不足,會被他人嘲笑。
這就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正確引導,才能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各高校實際需要,編排更多適合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廣場舞蹈動作,更好地滿足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學校園內推動廣場舞的健康和良性發展,這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和提高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讓廣場舞匯聚成“校園和諧健康之舞”,積極營造一種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才能跳出快樂和健康。大學生廣場舞也必能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道閃亮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