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提出,中國企業開始逐步的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過程當中,企業經濟問題不可避免的要成為中國跨國公司必須關注的管理問題之一。沿線國家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進程當中,且大多數國家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呈“倒梯形”的結構特征。因此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責任,能夠清晰的為中國跨國企業的經營者提供有效參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 中國跨國公司 企業社會責任 一帶一路
一、前言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開展海外業務合作項目。如今20個國家已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0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超過16萬個就業崗位。經濟責任伴隨著全球化的資源配置、產業結合和文化交融,迫使每個企業必須審時度勢地加入推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大潮中。沿線國家輻射面甚廣、涉及國家眾多、國家發展層次也不盡相同,如何在這些經濟發展各有差異的國家經營成為中國企業踏出國門走向海外亟待研究的問題。
二、經濟責任數據與衡量劃分
卡羅爾模型中對于經濟責任的要求是社會由貧窮變為富裕;保證企業的可持續存在和發展,能給他投資者以回報;同時,還要求企業在保證自身生存和盈利的基礎上,不斷地穩健發展。因此,本文結合相關理論與世界銀行數據庫中的數據,選取人均GDP(現價美元)、GDP 增長率(年百分比)作為經濟責任的衡量標準。
三、經濟責任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經濟責任,旨在為中國企業走入國際市場提供指導性意見。依據卡羅爾模型對企業經濟責任的劃分,對不同經濟責任層次的國家提供不同的政策性建議。
(一)增加財富
1.高收入國家。人均GDP都在39718.6美元以上,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既要為高收入國家賺取利益,又要防止其他有競爭力的企業在經營利益方面擠壓;同時,在經營過程中,要保證盈利水平,增加東道國財富。
2.中高收入國家。人均GDP在7900.8美元至39718.6美元之間,人民生活基本富足,企業經營除了賺取持續利潤之外,同樣也要充分考慮當地的風俗、文化、宗教,保證在經濟方面足夠優勢,其他因素不落后于其他企業。
3.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DP在4775.6美元至7900.8美元之間,該類國家的企業最大障礙在于政治方面的不穩定與非正規部門運營,在這類國家投資的企業需要充分賺取經濟利益,保證利益是在這類國家經營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中低等收入國家。人均GDP在2002.1至4775.6美元之間,這些國家仍有貧窮、饑餓等情況發生。這類國家中企業的最大障礙在于過度依賴內部資金。因此,在這類發展層次國家投資的企業就需要采取合理的融資方式。
5.低收入國家。人均GDP在4775.6美元以下的國家,這類國家中企業存在的問題捉襟見肘。政治不穩定、腐敗、犯罪、土地獲取、資金獲得性都是存在問題。中國企業在這類發展層次的國家進行海外投資的時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帶動當地就業。
(二)有效經營
1.高速增長國家。GDP增長率超過5.0%。高增率的國家普遍都是中低收入國家。存在非正式部門的運營、腐敗貪污、戰爭、有知識勞動力不足等問題。中國跨國企業在這些國家進行海外經營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這些國家核心的滯后問題,集中解決這些尖銳問題就能為該國提升經濟效益和經營水平。
2.中高速增長國家。GDP增長率介于3.5%至5.0%之間的國家。該階段國家處于從中低收入轉型到中上收入。企業存在的問題依舊是非正式部門的運營、政治的不穩定性等。海外經營的企業應當規避其敏感問題。這類經濟體有一定經濟基礎,稍加完善也可創造收益。
3.中速增長國家。GDP增長率介于2.7%至3.5%之間的國家,該階段國家已基本上屬于中高收入國家。該類國家企業的最大障礙基本一致——公司稅收。跨國企業在該經濟體國家進行經營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稅收標準,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稅收水平,使得經營效益穩步提升。
4.低速增長國家。GDP增長率介于1%至2.7%之間的國家,該經濟體國家基本上屬于高收入國家。因為這類國家的經濟體量已經超越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稅收問題是這一經濟層次發展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問題。
5.負增長國家。GDP增長率呈現負數的國家,在統計年度里這類國家的整體經濟不僅沒有效益,還表現出倒退與衰弱。基礎設施的構建、受教育勞動的短缺、腐敗、資金的可獲得性等問題在這類發展層次國家屢見不鮮。在這些國家進行經營的跨國公司需要優先考慮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該經濟體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經營效率。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立足于卡羅爾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依靠綜合社會契約論與利益相關者理論,采取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首次探討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企業經濟責任并提出指導性的對策建議。
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東道國,企業經濟責任法律比較成熟,對企業履行經濟責任的要求范圍更廣、程度更深;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東道國,相關法律責任多半是原則性規定,零散且可操作性低,對企業經濟責任的要求通常流于表面和形式,對違法行為懲戒乏力。
【參考文獻】
[1] 謝名一.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
[2] 張愛玲,鄒素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國別差異——以戴姆勒集團為例[J].對外經貿,2017(2)
[3] 崔新健.跨國公司的概念框架[J].世界經濟研究,2007(4).
作者簡介:于登璽(1994——)男,漢族,遼寧大連人,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跨國公司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