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
【摘 要】 本文首先歸納整理了學術界關于創新理論的發展脈絡。其次,結合《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2005-2007年微觀企業的面板數據,運用面板多元回歸模型和面板Probit模型等實證考察了行業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分產權性質的企業異質性影響,證明了與理論分析相同的結論。
【關鍵詞】 集中度 企業創新 面板Probit模型 企業異質性
一、引言
研發是企業間非價格競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企業的研發水平不僅受自身發展情況、科研水平和融資壓力等因素的制約,同時還受到所處行業的壟斷水平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根據SCP范式,企業創新作為企業的一種行為,可以有力地影響企業的績效水平(陳力田、趙曉慶等,2012)。熊彼特很早就提出了大企業由于規模優勢,成本優勢,資金優勢進而比小企業更有創新的激勵(Schumpeter,1942)。但后人的研究更加從多角度展開,Arrow(1962)否定了熊彼特的觀點認為競爭性產業才更具創新研發的動力。更進一步,通過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和對大量現實數據的實際觀測證明市場結構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著更加復雜的非線性關系,更進一步證明了這種非線性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倒U型關系。Aghion等(2005)利用1973-1994年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兩位數行業的311家企業的數據證明了這一結論。
本文之認為市場集中度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顯著的倒U型關系。是基于不完全市場理論的分析。首先分析完全競爭市場,在完全競爭市場由于買賣方的信息完全對稱,存在眾多的廠商且產品完全同質,任何廠商都沒有創新的激勵,只能作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且存在的“搭便車”的風險。因此,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不利于企業創新。其次,分析對應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對立面的極端完全壟斷市場,由于整個行業只有一家企業,一般因為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投資而存在較高的進入障礙,新企業很難進入。獨占廠商由于缺乏競爭,不必擔心生存問題,會盡最大程度憑借其壟斷勢力去獲取超額的壟斷利潤和更多的市場資源。對像創新這樣的高風險,高投入,長時間的行為缺乏動力。最后,分析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廠商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廠商具有比進行創新的很強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想通過創新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或有效較低成本獲取價格優勢。因此,這種市場結構更容易引起企業創新。通過分析不同市場結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作用。本文認為介于完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的不完全競爭市場更易于企業創新。這里我們做出一個推論:市場結構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著更加復雜的非線性關系,更進一步,在中國工業的市場環境中,這種非線性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倒U型關系。本文后續將通過具體的來自中國數據的經驗分析加以驗證。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依據來自中國的工業企業微觀經驗數據分析,實證考察了中國工業企業的行業集中度對企業創新行為選擇的影響。得出了在中國國情背景下的主要結論:市場結構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更進一步說明了這種非線性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倒U型關系。并較以往研究不同的部分是,給出了基于基于微觀經濟學不完全市場競爭理論的具體解釋。
二、模型設定、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參考已有文獻的做法,結合所用數據的實際特點,構造了如下計量模型來實證檢驗行業集中度(即市場結構)是如何影響行業內企業創新的。
本文選擇研發投入(RD)作為被解釋變量,其構造方法是采用當年企業研發投入比銷售額。其中f代表企業,i代表企業所屬行業,t代表對應年份。行業集中度的衡量指標(concentr)采用行業內前銷售額排名前四的企業的銷售額之和比整個行業銷售額之和來衡量。控制變量具體包括企業勞動生產率(laber):采用企業對應年份的工業總產值比企業人數。企業績效(performance):采用企業的利潤總額比企業銷售額來衡量。企業出口(export):用企業的出口交貨值比工業總產值。廣告投入(ad)可以為企業擴大知名度,提升銷量,積累創新前期的資金投入。政府補貼(subsidy)作為企業創新資金的來源也納入考量范圍之內,衡量方法采用企業所收補貼比企業資產總計。本文的數據來自2005-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同時,依照已有文獻對工業企業數據庫的處理結合本文要研究的內容,作了相同處理處理。
三、實證結果及其分析
下表1給出了以企業研發投入為別解釋變量的基準回歸結果。表第一列加入行業集中度和其平方項,實證結果表明行業集中度和企業創新確實呈現倒U型關系。本文雖然認為在一個企業中研發投入是一個企業進行創新行為選擇的最直接、最客觀的代理變量。但同時想到企業的新產品產值也可以作為一個企業創新的代理變量。故第二列為新產品產值占比工業總產值的創新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結果依舊穩健。由于所選數據庫《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是中國微觀企業比較全面和系統的微觀數據庫。本文根據其登記注冊類型和國有控股情況兩個指標相結合將總樣本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三個分樣本進行回歸,見表1第三到五列。結果給出了說明在中國工業整體的大環境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創新動力都與市場集中度呈現一個倒U型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回歸結果中可以清晰的發現補貼對國有企業創新激勵無影響,反而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作用顯著。這間接說明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是促進經濟活力,改善市場競爭環境的有利措施。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中國微觀企業所處行業集中度對自身研發投入影響的實證分析,同時進行了更換替代企業創新的不同代理變量,以及對企業產權結構的異質性分樣本的再回歸,穩健地證明了理論框架得到的結論:在中國工業企業發展的現實背景下,行業集中度和企業創新呈現倒U型關系,即完全競爭或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都是不利于企業創新的,但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競爭與壟斷相結合,充分發揮了企業逐利的主觀能動性,愿意進行研發活動去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提升壟斷地位。但我國現有的市場集中度水平仍較低,即處于“倒U型”的上升階段,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 陳力田,趙曉慶,魏致善.企業創新能力的內涵及其演變:一個系統化的文獻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4):154-160.
[2] Joseph A, Thomas K, Schumpeter J A, et al.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42, 27(4):594–602.
[3] Arrow,Kenneth J.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in Richad R.Nelson(ed.).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609—626.
[4] Aghion P, Bloom N, Blundell R, et al.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120(2):7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