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麗 王宏 駱毅 鞠秀梅
中二北Ng3-4單元位于孤島油田披覆背斜構造北翼,為一人為劃分的開發單元,是勝利油田第一個實施注聚開發的稠油油藏,屬于二類較差注聚區。
中二北Ng3-4實施注聚的有四方面不利條件,一是開發Ng3、Ng4兩套層系9個小層,多層合采,層間差異大,非均質性更強。二是面積井網,采注井數比高,設計注入井55口,受效油井126口,館3采用反七點法、館4采用五點法面積井網注入。三是以曲流河的河道充填亞相和點砂壩沉積微相最為發育,平面、縱向滲透率變化大,Ng3、Ng4主力層滲透率變異系數分別高達0.85、1.2,突進系數在1.55以上,滲透率級差大于20,說明地層非均質性嚴重,高滲條帶比較發育。四是原油物性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密度、高粘度、高飽和壓力、低凝固點,地面原油密度0.969~0.9923 g/cm3,地下原油粘度72-115mpa.s,地面原油粘度2500-5500mpa.s。
針對中二北Ng3-4非均質性、原油粘度、開發井網、發育高滲條帶等特點,注聚初期預計累增油66.6萬噸,提高采收率4.19%。后期通過不斷的深化油藏地質特征、精細油藏描述、總結開發中的主要矛盾和動態變化規律,掌握聚合物驅的動態變化特征,采取有效解決方法與針對性措施,提高注聚開發效果,自2005年12月投入注聚以來,經歷多次大型調整優化,注聚段塞由最初設計的585PV*mg/l延長到1900PV*mg/l,提高采收率增加到10.2%,提高了6.01%,處于高段塞注聚階段,含水一直在谷底運行,仍然處于見效期,持續高效開發。
1延長段塞優化技術
1.1完善了延長段塞調整的“五個不停、五不停”原則。“五個不停”原則,即指注入段塞尺寸PV少、見聚濃度低的主流向不停;儲層好、剩余飽和度高的主流向不停;處于見效初期、高峰期的主流向不停;注采對應好有見效希望的主流向不停;多層有層間接替的主流向不停。“五個停”原則,就是儲層差、飽和度低的非主流向停;注入段塞尺寸PV大、見聚濃度高的主流向停;處于回返期、失效期措施效果差的井區停;注采對應差現工藝技術無法治理的非主流向停;單層無潛力的井區停。
1.2創新了效益優先原則。開展多項技術政策界限研究,按照不同驅油劑價格下延長段塞技術政策界限,制定經濟界限圖版,選擇評價油價下井組噸聚增油經濟界限值,制定延長界限,對噸聚增油低于界限值的低效井組,實施轉后續水驅;噸聚增油接近于界限值的低效井組,通過降低注采強度、優化注入等治理,改善效果;局部見聚濃度較高的生產井,通過關井、控液、轉流場改善開發效果;篩選出的轉水驅及保留注聚井組盡量成片,以不干擾正常注聚開發為準。
數次調整以來,多以整體優化延長為主,其中選井組轉后續水驅實施了兩批,第一批優化了15口井,相隔五年之后,第二批繼續實施8口井,保留延長注聚32口井,同時對效益邊緣的7個井組,實施降配、降濃度,年節約干粉724噸,提高了注入質量,明顯提高了噸聚增油,與不延長相比,延長注聚一年方案聚合物用量增加干粉3202噸,增加增油量4.9萬噸,提高采收率到9.91%,內部收益率36.8%,基準平衡油價$36.6/bbl,評價效益好。
2流場識別及調整技術
2.1聚驅地下“流向”識別。為確保中二北化學驅項目見效效果,增加見效井和見效幅度,分析研究聚驅地下“流向”,實施優化流場重置,均衡注采,挖掘驅油“盲區”和非主流向的剩余油潛力,實現高段塞長效開發。
依據滲透率、孔隙度、采液強度、儲層吸水狀況、注采對應狀況等流向成因,結合油水井開發動態變化特點,精細完善劃分依據,建立了分井組注入產出計算模型,進行地下流向的分類,劃分了聚驅異常主流向、聚驅正常主流向和聚驅非主流向,繪制出了聚驅各小層聚合物地下流向圖。
2.2聚驅地下流場治理流程。按照繪制出的中二北注聚驅各小層聚合物地下流向示意圖,根據地下流場的分部規律,分析異常的原因,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理對策。
2.3轉流場調整應用技術。中二北Ng3-4單元經歷了13年注聚開發,注入管線老化腐蝕、結垢,加大了注入的剪切力,多年的油田產出水循環利用,水質也逐漸變差,從而降低了注入質量,因此,在分析地下流場規律的基礎上首先對管線狀況改善,同時配伍聚合物抑制降解劑,利用成熟微生物技術,實施增粘保粘配套工藝,水質得到改善,聚合物粘度明顯上升,阻力系數得到了提高,從而提高了注入質量。
對注聚異常主流向,通過分析變化原因,對注入井加抑制降解劑提高注入粘度,對于產出井則采取控制采液強度,或補孔改采潛力層。
對注聚正常的主流向,通過分析風險變化的原因,依據地下流向對注入井差異優化聚合物注入濃度。對油壓低的異常主流向注聚井,適當提高注入濃度,對油壓高的非主流向注聚井適當降低注入濃度,提高段塞質量,調整地下流場。
對于注聚的非主流向,分析能否轉流向生產、調整產液結構,促使液流轉向。“控高疏低”,對異常主流向油井下調參數控液,對于堵塞、出砂的聚驅非主流向低液井主要采取大劑量地填、下繞絲高充等高強度防砂措施,正常主流向井主要采取維護措施保證正常生產。同時依據在多孔介質條件下,普通稠油與低滲透油藏相似,表現為擬塑性滲流特征,其滲流速度在低溫下呈凹型曲線,隨溫度的升高接近線性的這一特點,對先期非主流向稠油井吞吐引效,擴大流向調整效果。
3實施效果
近兩年來共實施流場轉置118井次,累積增油2.19萬噸。取得了明顯增油效果,平均油井見聚濃度下降了300mg/L,目前控制在280mg/L附近,油井的見效率也由82%提高到目前的94.6%。
4認識結論
對方案跟蹤調整、調剖、補孔等措施相結合,有利于擴大注聚波及體積,提高油井增油效果,控制區塊油井見聚,提高了注聚質量。優化注采結構,及時的流場轉置,有利于降本增效,進一步提高單元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