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智晶
【摘 要】 在以習主席為首的新的一屆中共中央領導人在根據當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國夢”這一偉大的思想戰略,它的提出符合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發展的國情,同時也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進行了全新的科學注解,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及其他各位國家領導人對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信心與決心。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與創新。
【關鍵詞】 “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 價值觀 中國化進程
前 言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同我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制定了符合我國的發展找略。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連續、階段、前進相統一的。社會主義是發展著的,因此,我國也同樣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
1.中國夢滿足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需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每個階段的指導思想都存在著些許差異,但總體的方向是一致的,這就要求國家領導人在特定的時期,在延續歷史的前提下,制定符合當前時代要求,能夠在實踐中得以應用的思想戰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應用和實踐中是不斷發展著的,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同當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國情相結合的最新理論。這就順應了中國夢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提出是符合歷史的要求,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通過實踐得出的最有力的思想指導。
1.1 中國夢順應了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
自從清朝末年,一聲炮響拉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最屈辱的百年,是國人難以忘卻的苦難史,為能夠改變這一難以想象的痛苦局面,無數的文人志士傾其所有、奮不顧身的與列強做抗爭,而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此同時,他們也在積極的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思考著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近代史中有名的變革后依然無法解決當時中國的歷史問題。中國共產黨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條件下成立,它的出現順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要求,彼時,馬克思主義已經在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得到了驗證。因此,在中共成立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也被應用在了中國的發展中,最終深陷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的命運得到了改變。新中國成立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領導人在結合國情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本,制定了符合中國發展的思想戰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的提出與實施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重要的理論指導、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都被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本土上,結合中國實際誕生的幾大理論成果,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是一筆寶貴的理論財富。
當前,中國正在走向現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向前推進,在適應當前發展著的基本國情,用其可觀的立場及角度來分析各時期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新的困難及問題,并予以解決辦法,這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在實踐中得到的寶貴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證著中國夢的提出與發展是在順應了這個時代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勢,順應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1.2 中國夢推動了全面改革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在各時期發展進程中結合當前國情不斷創新,轉化成適合自己國情的政策指導方針,從而能從根本上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響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獲得的與蘇聯發展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起點。以此為基點,改革的春風吹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吹來了新的氣象、新的活力、新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導思想。有成果當然也伴隨著一些不足,因為我們必須客觀的看待發展,它帶給了我們進步、繁榮,同時也有著需要去改變的很多地方。因此,在每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都要結合目前的基本情況來制定或改變指導方向,歷史順延,也就有了“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中國夢”偉大指導思想的提出。“中國夢”的提出符合當前的基本國情,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正面臨著的是一場偉大的斗爭,這期間充滿著極大的困難與挑戰。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國際地位日益增強,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要求我們必須將目前的矛盾處理妥善,解決在實踐中出現的各類矛盾。而“中國夢”的提出正是適應新時代的偉大戰略思想,知道我們更加合理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發展,推動者我國的全面改革。
2.中國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注入新的內涵
將馬克思主義同發展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結合起來,不斷進步、持續創新,演變成符合當前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能夠合理有效的指導社會主義在新一時期的建設。而作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所持續追尋的就是不斷的將馬克思主義同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馬克思主義新的注解與實踐理論。“中國夢”這一理論指導的提出是基于歷史與時代的特色,是對馬克思主義新的詮釋,使它具有時代的特色,將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國家發展的戰略及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起來,用辯證的方法提出了當前我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戰略思想。
總 結
“中國夢”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夢”,也是舉國上下每一位華夏兒女共同的“夢”,不僅有機的將個人與國家的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也是對“少年強則中國強”最有力的驗證。
“中國夢”是承載著億萬中國老百姓、億萬人民群眾的夢,也是時代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這時歷史以來首次將中國特色道路、特色精神、前進動力明確相結合,對社會主義建設有了新的定義,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加快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相統一。
【參考文獻】
[1] 薛小平.中國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