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互聯網也在不斷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分別為提供信息者、公眾平臺和智能工具。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都具有較為深刻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思維,必須著眼于互聯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特征,綜合分析當代青年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所形成的思想特點及行為模式,更為深刻地分析互聯網發展的特點,掌握其發展規律,從而能夠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思維;教育;創新
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變化,除此之外,青年學生的校園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校園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如何高效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當今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1、互聯網發展階段分析
1.1 門戶時代
門戶時代是互聯網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代。其主要是通過靜態網站的方式,以網絡內容為主,將信息模塊予以充分展示給廣大用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獲取相關內容,并對這些內容進行聚合,完成信息的選擇和攝取[1]。在這一時代下,互聯網建立了一個圖書館,這一圖書館不是傳統的地理局限性的圖書館,而是一座全球性的圖書館,打破了傳統的限制,成為了一種創新模式。人們通過這個全球性的圖書館,在這一共享平臺上進行信息共享、互動,也改變了傳統的交流方式。
1.2 社交時代
社交時代的互聯網傾心于打造一個寬廣的公眾平臺,在這一平臺上,廣大用戶可以提供自身享有的信息,在平臺上予以共享,其他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取需要的信息,從而達到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效果。經歷了社交平臺的初級發展,互聯網不再單單以生產內容為目標,而是研究如何通過內容展現自己。社交時代的互聯網能夠快速、隨時隨地分享用戶所需信息,為用戶之間交流提供橋梁,促進用戶交流,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除此之外,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擺脫了過去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困境,有利于及時改變溝通方式,也為深入發展互聯網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手機進行在線支付、開啟共享單車等,這些都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無形中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活效率及水平,生活幸福感不斷上升。
1.3 大互聯時代
大互聯網時代致力于服務內容。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主動性。互聯網能夠主動搜集用戶的需求,并對用戶的索取加以分析,從而給出符合用戶期待和需求的信息。第二,大數據。互聯網能夠依據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歸納分析,統計所需的商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科學合理的分析,為客戶決策提供數據參考。第三,多維化。在經歷門戶時代及社交時代后的互聯網,正在逐步走向人性化和智能化,這就是所謂的“多維化”。互聯網不局限于為客戶提供信息及信息交流的平臺,更著眼于如何幫助用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并學會與人和諧良好地相處。
2、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新特征
2.1 創新研究方法,拓展思維視域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方法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機會和奠定了重要的基礎[2]。首先,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理論研究方法較為單一,信息來源渠道較少。而今互聯網時代為研究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帶來了福音,使得研究方法更多豐富多彩,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豐富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研究方法。
2.2 靈活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在任何一門學科中,教學方式對教學實踐效果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學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而言,只有靈活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獲得學生的接受和認可。互聯網的創新及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機條件并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互聯網帶來了創新教育方式,為教學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在改革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利用便利的互聯網,快速獲取信息,多方面接受教育,打破教育方式單一的限制,使得學生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接受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3、互聯網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3.1 從用戶思維出發,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互聯網的互動性和共享性,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縮短了互動的成本,加快了互動交流的速度。此外,互聯網的平等開放特征消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平等地位。從用戶思維出發,能夠減弱信息傳播者的權威,使得信息傳播者與用戶之間處于平等地位,使得交流更為和諧,信息共享更加便利。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思想政治實際教育過程中,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從傳統的以教學者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盡量做到平等交流,平等互動,發揮各自的角色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對熱情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改革教學體系,融入互聯網思維,構建交流平臺,高度重視學生情況,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3.2 從平臺思維出發,提高包容度,增強互動性
因互聯網的便利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互聯網信息也參差不齊,因此互聯網應當以宣傳正確的價值觀為重要任務,維護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互聯網應合理監管平臺用戶,確保用戶的行為舉止文明,禁止傳播不良信息,使得傳播的信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發揮教學者及學生的積極作用,協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育人作用之間的關系。從平臺思維出發,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眾多知識有機結合,提供于平臺上,提高平臺對信息包容度的同時,做到有力監管,減少不良信息傳播,實現政治性、文化性、科學性的有機結合。
4、結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園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三觀有著直接與深刻的影響,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得到重視。對互聯網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及探究,對互聯網三大發展階段進行概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拓展思維視域,創新研究方法,靈活教學方式。再分別從用戶思維及平臺思維出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增強平等性、包容性及互動性,從而實現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動運用。
參考文獻:
[1]張松峰. 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 .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5.
[2]賈玲.努力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01):9-11.
作者簡介:余欣,女,漢族,籍貫:陜西,1982-10-7,河北北方學院,職稱: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