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湘濟 周穎 單梁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生培養院校仍然是集中在專業的藝術學院或者美院,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培養還是側重于理、工、文等方面的學術研究生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分別從培養院校管理者和研究生任課教師的角度出發,對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展開思考。
1、服裝設計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分析
1)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促進藝術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當代研究生作為人類社會群體中特殊的一部分,有較好的實踐能力,是國家計劃培養的人才,所以更加需要對的思想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便是對的思想。研究生作為知識分子,學習馬克思主義,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其次,可以獲得正確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解決為誰工作的問題,通過學習培養“以為人民服務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思想政治素質。
2)掌握和提升本學科的系統理論知識,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藝術設計能力和較強的藝術理解力與表現力。了解本學科學術及研究現狀、發展趨勢,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設計工作,具有一定的學術或實踐研究能力,及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作風。
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更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本學科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夯實基礎的情況下不斷汲取新的設計思維和理論知識。在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方法應該與本科有所區分,要多利用社會資源去觸及其知識的邊界,正確理解、把握設計領域動態及發展趨勢,為自身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意見和改進方法,這樣才能體現研究生的學術價值。
3)能夠運用一門外語,在本專業領域進行對外交流,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外文資料。
藝術設計要從不同的文化中汲取靈感才會有活力,所以學好一門或幾門外語也是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的一個重要內容。
4)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和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藝術設計類工作,及獨立擔負相關設計、策劃與管理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端人才,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藝術碩士更是如此,需要將自己的藝術修養與自己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將自己的審美通過論文或者作品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達到推動人們思想和審美的作用。
5)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經過本科階段對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研究生期間應該具有更完備的自主思考的學習能力,所以研究生階段更多的狀態應該是導師和學生共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因此,研究生的培養應該更注重學習意識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主動的了解相關課題的背景,才能做出有實際價值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從就培養院校的宏觀角度出發,對藝術專碩培養的總體要求的思考分析,落實到具體的培養方案上就是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門課程的培養要求。以下將結合具體的課程案例對服裝設計類研究生的培養要求及其培養方法展開探討。
2、服裝設計類研究生培養要求的課程案例分析
以《服飾藝術欣賞》為例對服裝設計類研究生的培養課程進行分析。
2.1 課程性質與任務
《服飾藝術欣賞》課程在本學院培養方案中的定位是專業選修課。該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有關藝術本質特性、各類纖維、面料與服裝與藝術結合的表現形式等基本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理論素養、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
2.2 課程培養目標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對織物與藝術創作的過程和方法有最基本的了解,為專業設計提供一個基本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的美學素養和服飾藝術欣賞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2.3 課程內容與培養特色
該課程講授藝術本質特性,各類纖維、面料、服裝與藝術結合的表現形式等基本理論知識,內容主要包括:纖維藝術欣賞,服裝藝術欣賞,飾品藝術欣賞等。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藝術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與所學的服飾知識相結合,在學習服飾與設計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培養及提高學生理論素養、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
培養過程突出專業特點,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兼顧理論及內在素質的培養。采用課堂講授、技能技巧的個別輔導與集訓、藝術實踐等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積極創造藝術實踐條件,建立多種形式的實踐基地,加大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學分比例,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提高藝術設計的綜合實踐 能力。鼓勵采用“1+1+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鼓勵組建導師組聯合指導。鼓勵海內外合作培養,借助國際交流活動拓展課程實踐。
2.4 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講課內容事先進行大量準備、優化,首先講述了藝術的概念、藝術的本質特征、藝術審美的評價等內容。其次是纖維藝術、服裝藝術、服飾品藝術的設計風格及評價鑒賞方法。在傳授豐富新穎的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參與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從原先的書本、黑板書寫講解形式發展為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便于學生討論、分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上課以提問與討論相結合,將專業知識滲透到服飾藝術欣賞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本課程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全面掌握服飾藝術欣賞的能力。通過更多的現場互動、市場調查、展覽參觀等方式,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分析欣賞,為后續的課程學習奠定廣泛基礎。
3、結語
藝術學研究生教育為未來培養高層次人才, 其中人才培養質量與國家藝術類教育的進步緊密相關,也關系到未來社會物質文化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并帶動整個藝術教育的發展。隨著時態的發展,藝術類研究生的培養需要結合時代特色,因此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好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邱均平.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M].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14.
[2]王靜.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廣[D] .西師范大學,2013.
[3]陳霜.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研究[D] .西南大學,2015.
[4]朱琰論.服裝設計類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研究.2015.133-135.
[5]沈福實.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史論類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7.69-72.
[6]崔唯.紡織品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