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中職電類專業課程的有機管理,把數學課程與各專業課程之間相互嵌入的知識進行板塊化設計,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改善教學過程,從而解決課程教學相互分隔的實際問題。采用模塊化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學,以達到電類專業課程的學、教、研同步跟進。
關鍵詞:中職數學;電類專業;課程管理;跨學科項目教學
對于中職學校師生而言,教與學電類專業課程離不開對中學階段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單從電子技術應用的專業基礎課程來看,數學對這些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鋪墊和鏈接的作用是顯見的。但是,在中職學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電類專業基礎課程與數學的教學是以兩個獨立學科的教學普遍存在著的;這樣就會經常出現,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所需要的數學應用性知識在教學進度上不相呼應,要用的數學知識還沒學;而往往中職數學教材上的應用性知識內容跟本專業基礎課程又不相干。這種互相分離不銜接,互相脫節不融合的教學實踐,把本來可以相互應用、彼此融合的知識學習,變成了兩張皮的教學;結果是要么不同課程的老師就同一個知識各講各的,要么就相互依賴都不講。
從上述情況看,無論是師生的教與學付出,還是教與學的收益都會大打折扣;這種課程分離式教學過程,學生會覺得學習數學與學習專業扯不上多大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積極性消弱,增大了傳授專業課程知識的阻抗性,這樣,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打不起精神,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的趣味應用吸引力不強。受教學實踐困難的捆綁,中職學校師生都不能享受到和諧氛圍中的活力課堂,而往往課堂教學會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表現:
(一)忽視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在中職學校就專業課程教學而言,將專業技能作為主要學習內容,成就中職學生專業能力的習得歸宿,其出發點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強調技能操作的熟練層度,強化技能的重復單一訓練,而忽視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這種不完整的專業教學培養了一個個生產流水線上的頂崗操作工;出現了焊接工只會焊接不會做調試檢測,裝機工不能適應插件整線等工作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專業技能訓練教學的設置課時較長,學生泛味單一枯燥重復的技能訓練,存有一些消極抵制心理,表現為怠慢態度;對于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的相對不重視,學生對電路工作原理沒有足夠理解,缺乏查找錯誤的分析能力;實踐說明,專業技能沒有專業理論支撐,學生就會缺乏應用能力、再生能力和拓展能力,不能形成真實的專業能力。
(二)忽視數學推理應用教學: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學習能增進推理應用能力,對自主學習專業課程理論也會起到促進作用;然而,在中職教育段的數學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理念未能跟得上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同步更新,教學模式老套,教學方法古板,多數的數學課堂少學習生氣,缺互動活力;加之,大多數學教師缺乏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思想認識,本身缺少電類專業知識,不能運用生活中專業技術應用實例講解數學知識,或者不能借助專業技術知識來鏈接數學上的知識點;數學課堂的學習內容乏味,數學課堂氛圍猶如老生常談,絕大多數中職學生感覺數學既傷腦筋又枯燥難懂,還會覺得數學學習內容大多數沒用;既然感覺沒用,那就干脆厭學。
當然,無論是數學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更多的都不能在教學中主動構思將兩者有機融合教學。分析其原因至少有三點,一是教師備課學習的精力投入太大,受功利主義思想影響,“辛苦不代表就會優秀”,這種畏難怯生心理使得數學教師對接觸專業課程知識產生了排斥;二是以應試為目的的數學教學,又暗示著教師只要做好數學知識體系內的相互聯系與綜合的教學就會很好了,不多事就是少負擔;三是依照中職數學課程標準設置的三維教學目標,沒有明確專業能力培養,對能夠關聯的專業課程也沒有確定的指向。多數教師只求學生對知識點懂,能解決數學本身的問題就行了,至于學生能否會應用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追求;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之于專業技術技能習得的重要性,數學知識的應用效能感沒有,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激勵不了;沒有積極情緒干預的數學學習過程,學生的數學推理應用能力會越過越差,專業基礎理論理解不透,專業能力不能達到最佳水準。最終,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對照于標準要欠得很多。這樣,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成長也就成了課改教改中的短板。
目前,在中職電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專業課程改革方面,已經有很多學者做了中外結合的理論研究,也有很多教者基于電子技術應用的有效教學做了具體實踐探索。
一、中職電類教改已有做法
教改之法一,排列出中職段數學課程與電類專業課程之間相互契合的知識,在數學課程教學設計中,嵌入電學元素。在數學教學的情鏡導入中運用生產生活中的電路案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鏈接電學課程相關知識分析,融數學探究問題和電學專業知識于一課,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通悟能力。這種做法突出了專業學科問題與數學相關性知識的聯系,把專業課學習問題與具體數學知識對接,能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這種課堂教學還是停留在知識性問題的解答層面上,沒有生成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改之法二,根據電學專業課程要求具備的數學素養,羅列出知識推理所需的數學函數與公式等。對使用的中職數學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使其中相互關聯的教學內容沿著電學專業課程教學主線組合成相對獨立的知識板塊。考慮到服務于整個電類專業課程體系,以《電工技術應用》和《電子技術應用》這兩門基礎課程為奠基,依據電學理論的延伸路線將數學的知識板塊分布進行有機組合,選擇合適的電學內容,將數學的知識板塊與之一一對應,編寫出具有電類專業特色的數學教材副本。這種依據專業課程知識教學需要梳理篩選數學知識的研究做法,不難看出其研究原則就是拿來、夠用。從表面上看,數學校本教材有了專業氣息,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有了一定層度相互銜接;但實質上是將數學知識斬斷了嵌入到專業理論課程當中,把本來自成理論體系的數學知識揉碎了,摻雜專業知識再揉成團,這種方式開發的校本教材其實有可能是兩不像。
二、中職電類教改應然走向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中要點內容有,圍繞中職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實施多樣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實踐,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具體的職業技術工場類型的崗位鍛煉,綜合提升中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電子應用技術迅猛發展,電子技術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中職電類專業教學的應然走向之依據性分析有二。
(一)中職電類專業教學應適應電子技術應用行業的技術發展,體現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調研電類制造行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及時調整電專業課程內容,突出行業領域內的新材料新技術,克服校本資源發展滯后的困難,改造專業課程體系,把不能適應行業企業生產發展的弊短陳舊內容除去。基于應用與實用的雙適應標準,將中職電類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發展式管理。
(二)以人為本的中職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應當體現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實效性、選擇性和靈活性。結合不同電類專業人才的區域分布與行業企業的崗位分布,探索電類專業群的課程發展走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基于學習者現有的認知水平,整合信息技術資源,打造共享學習平臺,契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建設電類專業課程模塊化學習資源。在著力推進多元化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把課程分析、課程評價、課程創建等各方面都開放于網絡空間,由學校、學生、企業共建成“產教學研”一體化發展圈。采用“大專業、小門化”的課程組織模式,立足于通用能力平臺搭建,樹形化電類職業能力結構,以思維導圖模式課程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學習者需要。
三、電類課程融合的項目教學
以能力為本位的中職電類專業課程教學需打破傳統的學科中心思想,鋪建模塊化教學路徑;本著“實用、夠用、能用、適用”的原則,靈活構建模塊化項目內容,有機設置教學流程。
電類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設置一般安排數學與專業基礎課程同時開設,而數學在專業課程中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數學方法的應用。所以,前面在中職電類專業教學的現狀分析中得出的矛盾問題,就必須通過對電類課程有機管理,以模塊化項目教學來變革常規課堂教學。
(一)搜集項目資源信息,建構教學模塊。通過專業教師與數學教師的跨學科研討,對電類專業課程進行深入剖析,發掘電類專業對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方法上的要求;例如,正弦函數在正弦交流電波形分析中的應用,邏輯關系中的且、或、非命題在電子線路中與、或、非電路中的應用,復數及向量概念及運算在交流電流、電壓、電動勢的表示和運算中的應用等單元知識有較強的相關性。立足電類專業教學實情,借鑒各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建構適合電類專業教學的若干模塊。
(二)采集人力資源信息,選擇合適教師。模塊化教學需由“雙師型”教師擔任,教師的綜合素質必須與項目教學要求相適應,不僅有厚實的數學基礎,還需精通電類專業課程。整理、歸納與專業相輔相承的數學知識,在數學邏輯理論體系里,逐步完善數學單元與專業課程知識相融合的模塊化教學內容。整個項目模塊化教學實踐要求教師要參與數學課程教研活動,還要與企業技術人員交流合作。
(三)收集教師人才信息,組建名師團隊。在促進教師業務水平雙向提升,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推進“雙師型”教師的名師培養工程,保障模塊化教學實踐能夠可持續發展。數學教師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所任教的專業,根據數學授課計劃的單元教學安排,制定個人對專業基礎課程中應用模塊的學習計劃;如數學教師李老師選擇教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班三年,乃至于更長時間她都是從事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數學教學;在教數學課之前,她自己通過與專業課教師研討、與專業班的學生討論學習,或者通過網絡微課視頻學習,充分儲備相關專業知識。這樣,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豐富了,數學課堂的專業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課堂的活力與生機自然也就生發出來了。
(四)建設電類專業課程的數字化資源,保證模塊化教學實驗電類技術革新而升級發展。模塊化項目教學改變了教學觀念,信息化技術環境下各種新興教學方法不斷誕生。通過圖像動態展示,仿真電路實驗,邏輯電路功能演示,數據統計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將數學與電類專業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參與互動、積極討論、預習搶答、平臺展示等等,都增強了師生課上課下互動的實際機會。把教與學融為一體的項目又直接指向服務企業生產,學生即學即工作,教師即教即研發;在企業技術發展中,教學項目也隨之不斷向前延伸。
未來,中職教育段的數學思維,將不再是單純的數學解題;應用型電類專業技術也不再是單一專業技能的習得,他們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將互通互達。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1
[2]萬艷.淺談中職數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文理導航(中),2015.11
作者簡介:呂傳鴻,工作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職稱: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模塊化項目教學法在電類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