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
小學一年級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個月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關鍵期,因為學生要在這一時段內養成一系列習慣,良好的課堂常規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語文課堂顯得有序。由于幼兒園的課程較為輕松,孩子們一直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做做學學,沒有太大的要求和壓力,但進入小學后,他們往往感到很不適應,常常經過幾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慢慢體會到自己已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為了讓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間有個更自然的過渡,從幼小銜接開始,本人初次設置了為期一個月的“語文課堂常規培養期”。它與正式常規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初始階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課堂常規培養期,本人主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剛剛開始接觸語文的時候,是學習拼音字母,他們對拼音非常好奇,因此課堂上的他們既活躍又好表現。他們想著早一點開口說,這樣的熱情對拼音學習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沒有耐心“聽”。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在幼兒園或從父母那里已接觸了拼音的學習,已有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在同齡人中產生一種優越感,在課堂上只要碰到自己會的學習內容,不怎么會認真學習,從而不會認真去聽。還有一部分小朋友在聽的過程做著小動作,他們的發音往往不夠清楚,說出來的常常是有偏差的。盡管老師大聲的做示范讀,還是有一些學生發不同的音。所以從習慣的培養上,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聽是孩子形成純正優美的語音語調的途徑。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聽力,才能聽清、聽懂別人說的內容,才能使孩子有信心與別人進行交際。因此,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本人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充足的“聽”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因此,本人在常規培養階段對孩子聽的訓練中就要求孩子做到:
1、聽老師發言時,眼睛應該注視老師,聽同學發言時,眼睛應該注視同學。老師或同學在發言時應該認真傾聽,聽清每個詞,盡力聽懂每個問題每句話。聽完后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回答問題。
2、聽錄音時,需看課本,并用右手食指點所聽到的內容。
3、要求部分學生復述教師講的字母、音節。在課堂上,本人訓練學生聽力的小竅門是:先提醒學生:小眼睛,仔細看。先讓學生聽幾遍,再試著跟著讀,完全模仿語音語調。根據學習要求和字母的難易程度,本人會調整聽的遍數,跟讀時他們的口型模仿就很到位。進入正課教學后本人還要求學生每天回家至少聽錄音十五分鐘,根據學習內容的增多隨時調整聽的時間。
4、每日一問:要求學生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可優化課堂紀律,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養成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品質,吸取他人的精華,改掉自己的缺點,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小學生語文課堂傾聽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起步階段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一定要做到聽的訓練毫不松懈。
二、培養學生多說,大聲說的習慣。
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乃至他們的生活。在學習了音節和兒歌時,每天小朋友之間相互說,老師則發小獎品給小朋友以示表揚。此外,學生剛開始學拼音,雖然感到興奮,但是也會有陌生感,開口說有時不自信,很多學生不確定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上課發言說時聲音比較輕,這時,老師就應該注意對孩子的課堂評價,多鼓勵學生。在常規培養階段,本人對于能大聲說的小朋友都當場表揚,對于有進步的,音量比上一次大的也提出表揚。對于聲音比較輕比較內向的學生,則鼓勵他們試著說得比前一次再響亮一點。他們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也提出表揚。
此外,學生的課堂發言形式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我主要以全班或全組為主,這種發言形式因為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挨個檢查所造成的壓力,所以學生的發言膽量無形中增加了,在課堂上的發言對于學生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等進入正課的教學后學生舉手非常踴躍。
學生是創造性的人,是學習的主人。胡春洞教授曾提出 :依靠科學、運用規律、認知交際、智取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該階段正是培養他們學習習慣的大好時機。因此要把學生大聲說話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早讀的習慣。
有些學生在朗讀時經常讀錯、添字、漏字,沒有聲調之分或停頓位置不當。這些也必須從入門階段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早讀是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的基礎。語文教學是語言教學,重在反復讀,時刻練。朗讀是鞏固舊知、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培養學生美的語音、語調、語感的好方法。根據早晨學生記憶力強這一身心發展的規律,本人鼓勵學生每天堅持早讀。本人覺得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早讀習慣:
1、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是本人在低年級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手段。學生在朗讀對話時,自然而然的滲入情感意識,如讓學生惟妙惟肖地去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學生讀時就童趣盎然,逼真可愛。
2、跟錄音讀
由于錄音里發出的是純正的且極富有童趣的錄音,所以跟錄音讀不僅能激發起朗讀興趣,而且從另一方面給學生以示范指導,起到了糾正和培養學生語音語調之效。
四、養成良好的聽讀習慣。
語言的學習需要堅持不懈。每天哪怕只有五分鐘的堅持,總是比一段時間都接觸不到,而過幾天再花大量時間有效果。因此,我要求初學拼音的小學生每天回家后堅持聽讀15分鐘。
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重要的是語言環境,所以在學習拼音階段,請學生說普通話,不要說家鄉話,接受自然的語文熏陶,并且為了幫助學生早日養成聽讀習慣,學生的聽讀作業,本人請求家長在家幫忙督促,同時與家長及時聯系,同時對于認真完成這項作業的同學,本人及時表揚、鼓勵,以形成良好的導向。
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是打開基本功這扇門的金鑰匙。良好習慣即為積極、良好的心理素質。至于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不少學者確認為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因為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確實少不了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良好的學習行為背后,一定存在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既要獲得一定的知識,又需不斷提高對今后的發展終身受益的學習素質。這應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傊W語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就應該做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