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劍
長期教學實踐證明,我們的教學活動僅僅依靠學生的智力因素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持續提 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我們的教學活動還必須依賴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諧的師生情感、愉悅的學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下面筆者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智力因素,是指一個人認識過程中變現的觀察、思考、想象、記憶、注意等心理因素。它的作用是對知識信息進行認識、加工、存儲。非智力因素,是指一個人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機、需要、興趣、情感、態度、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它對認識過程有動力和調節功能。非智力因素積極作用于智力因素的活動。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得引導他們積極開展非智力因素的活動,以此來推動他們的學習。學生如果對學習沒有絲毫興趣,沒有求知欲,又意志薄弱,失去信心,其學習的效果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培養高中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中地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ce Goman,在《情緒智力》一書中明確指出一個人的成功, 智力因素(IQ)只占20%, 非智力因素(EQ)占80%,其中包括:認識自身的情緒和能力、控制自我的情緒和能力、自我激勵的情緒和能力、認識他人的情緒和能力和人際關系管理的情緒和能力。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成才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地理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同時,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結合點。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而達到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高中學生雖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其心智發育還不健全,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有所欠缺,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強,感性認識往往大于理性記憶。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用直觀的教具和生動的語言,把紛繁復雜的地理事物由陌生變熟悉、由難變易。如在復習“地球的公轉”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形象、生動、直觀地給學生以展示,學生自然也很難理解地球的公轉過程,因而就達不到教學目標。通過使用現代教學方式,如Flash等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錄像的播放等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印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最終順暢地實現教學目標。
2、明確學習目的。
目的和興趣都是需要的表現形式,它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孩子對某一事物認識的目的越明確、具體,對該事物的興趣就越大。僅僅由某事物或現象的生動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學生興趣是膚淺的,而由明確的學習目的支持的學習興趣,才是深刻的、穩定的和持久的。在高中生的課程范圍內,有些知識是相當枯燥的,比如地理中的某些知識,它們很難以其本身的生動性引起兒童的興趣,但是,如果家長能向孩子說明這些知識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的作用,并啟發或帶著孩子去親身體驗,讓孩子明確學習目的,孩子可能會樂于學習這些知識。
3、轉變教學觀念。
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從來都是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類學生,這樣我們教師自己對學生的看法就有了一個固定模式——朽木不可雕。而現代教育教學觀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賦,都有培養價值,通過因材施教都能發展成為有用之才。關鍵在于教師要以改變對待學生的觀念和做法,適應其特點進行教育。學習成績不好是暫時的,必須承認通過適當的教法,使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取得發展。教師自已要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觀念,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要求,用自已的信念去鼓舞學生獲取進步,因材施教。
4、加強學法輔導。
自信心是產生創新意識,發展實踐能力的原動力,是一個人成才所必備的心理素質,抓住每一個閃光點是增強自信心的有效途徑。我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從不歧視他們,而是給予比優秀孩子更多的關注,努力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積極給予表揚,這種表揚要大張旗鼓地進行,使他們產生自己并不比其他同學差的心理,于是乘勝追擊,直到他們轉變成好學生為止。教師的充分信任是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動力,我習慣用“老師相信你是能行的”“你是最棒的”“老師賞識你”的課堂用語,這會給學生一種莫大的鼓舞和動力。面批作業時我會說:“多可惜啊,錯了這么一點就不能得優了,下次一定要克服犯錯誤的毛病,行嗎?”這樣他們會一點點地進步。每次上課我都會給他們投來信任的目光,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班在期中考試時地理成績處在全年級第一,超過了尖子班的水平,這無疑挽救了他們失落的心理。
5、加強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情感和需要是緊密相關的。作為班主任要隨時觀察學生的情感表現,其內心的情感世界,并積極加以引導。情感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對長輩的尊重和孝敬,對同輩的理解和諒解,對小輩的愛護和扶持以及父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愛國情懷,都體現著情感的作用,班主任應該把情感教育貫穿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一個愛字,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然要在師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情感關系,而這又主要表現在老師熱愛學生上。由于老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完全可能感染學生去愛父母、愛他人、愛集體。無數事實證明,學生的轉化過程,是以情感教育為依托的。班主任的情感決非是一種手段,更不是裝腔作勢,而是基于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有了這種愛,班主任的情感才是發自內心的、動人的和富于感染力的。
人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就是說教學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但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科學選取和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本領,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和素質。高中地理教學與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有效策略及方法實踐研究,需做大量的實踐,有待同仁繼續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