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苕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力涌入城市中尋求發展,因此農村地區涌現而出了留守兒童現象。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和管理,在教育上存在著種種問題和困難。本文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反思
留守兒童在家庭中獲得的溫暖和關心較少,隔代教育情況比較普遍,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他們缺乏約束,情感上比較孤獨。再加上不少父母為了彌補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往往給予他們更豐富的物質條件,這導致孩子自控能力變差,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對教育事業帶來較大的挑戰。
一、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價值觀扭曲
父母與學生的長期分離,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無法獲得正確的指導和幫助。而父母在外務工掙錢之后又給學生大量的物質補償,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賴學校。學生零花錢增多,自由度提升,使他們更容易出現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習慣。而且還很容易養成“讀書沒用,要早點掙錢”的不良思想。部分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既散漫又缺乏上進心,對人生缺乏規劃和了解,認為等年齡夠了就和父母一樣出去打工,十分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2.行為難控制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陪伴他們的往往是祖父輩的長輩。隔代長輩對孩子要求很低,也沒有一定的約束力。學校由于精力和教師資源等條件限制,也沒有辦法對每個學生進行全天管理。這使得學生在放學后的各種行為無法控制。根據筆者經驗,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紀律意識較差,不聽長輩教導,存在著逃課、打架等不良行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對他們而言沒有約束力。不少學生甚至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對留守兒童的行為都難以控制。
3.心理障礙
父母長期在外,與學生聯系較少,孩子的成長過程缺乏父母的參與。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情感和性格變化的轉折使其,對于世界和人生有了簡單的認識,面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和學習壓力,產生了很多困擾他們的疑惑。這些疑惑沒有辦法向父母傾訴,其他監護人不是無暇顧及就是無法理解,這導致他們的內心世界極為動蕩不穩,對心理健康十分不利。不少留守兒童心理承受力差,感情脆弱、自暴自棄和焦慮封閉等現象比較嚴重。
4.親情意識淡薄
孩子沒有在應有的時期得到應有的關愛,與父母交流的缺失使他們的親情意識比較淡薄,也沒有學會關心、尊重他們,團隊意識同樣比較淡薄。
5.安全防范意識差
留守兒童因為親情和關愛的缺失,使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很容易因各種原因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走上歧途。再加上缺乏行為上的約束,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影響學生的安全。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反思和對策
近些年來,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嚴峻,學校作為目前留守兒童教育的中堅力量,一定要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找到上述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為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1.建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
在新學期開始初期,學校應當組織各班級對班內的留守兒童進行統計和調查,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然后建立起基本的個人檔案。檔案中應當具備學生相應的信息,比如學生家長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務工地點、當前監護人姓名和電話等等。教師應當重視對留守兒童檔案的完善和補充,使檔案變得更加豐滿和立體,從而深入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對他們的教育問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逐漸走向正軌。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當多和學生的家長和監護人進行通話,及時向他們報告學生的成長情況,以及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家長和監護人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形成家庭和學校聯合教育的局面。
2.開設心理咨詢熱線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招聘一定數量的心理醫生,或者令有心理教育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然后建立起心理咨詢師,開設心理咨詢熱線,使學生在遇到困難無法紓解時,能夠有一個傾訴的窗口。學校應當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建立,營造出心理醫生和留守兒童間的良好氛圍,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比如說改變“心理醫生”這一四字稱呼,變得更加本土化和具備親切感,這樣才能夠減少學生的抵觸心理,真正發揮心理咨詢熱線的作用。
3.開展結對幫扶制度
在學期開始,學校可以組織結對幫扶活動,讓每位任課教師分別結對幫扶一到三名留守兒童,對他們進行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及時發現他們的思想動態變化,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另外還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結對幫扶,將優秀的學生和留守兒童進行組隊幫扶,教師應當密切關注生生幫扶的效果,及時作出調整,最終使品學兼優的學生帶動留守兒童產生上進心,增加他們的友誼,使他們走出目前的困境。
4.建立定期談心制度
班主任在進行留守兒童的教育時,應當注重與留守兒童的談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關愛,從而獲得父母關愛缺失的補償。這對于班主任教師來講有著較大的壓力,但是為了孩子發展,還是應當堅持每月的定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里情況,對那些學習成績下降、發生了個人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誨,幫助他們改變當前的行為和想法,盡可能早點融入到班集體之中。
5.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和氣氛的營造也是有利于留守兒童發展的重要方式,學校可以利用重大節日,開展運動會、文藝演出、知識競賽和送溫暖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更豐富的生活意義,感受到集體的快樂,消除他們的孤單感和封閉心理,促進學生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的問題,還是復雜的社會問題,它關系到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了維持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要充分調動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尚帥文,張歡,盧云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13):269.
[2]錢保會.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學校教育對策[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4):25-27.
[3]李昌浩,王名坤.關于精準扶貧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經貿實踐,2018(13):61+63.
[4]羅湖平.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社會發展支持網絡建構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8,39(03):91-
97.
[5]何松.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電腦迷,2018(07):173.